九下数学导学案第三周

九下数学导学案第三周

ID:32664905

大小:460.1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14

九下数学导学案第三周_第1页
九下数学导学案第三周_第2页
九下数学导学案第三周_第3页
九下数学导学案第三周_第4页
九下数学导学案第三周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下数学导学案第三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27.2.3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1主备人:刘伟军成员:刘金龙董军军审核人:董军军导学目标知识点: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盲区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课时:1课吋导学方法:整理、分析、归纳法导学过程:一、自主探究(课前导学)测量旗杆的高度操作:在旗杆影子的顶部立一根标杆,借助太阳光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旗杆AB的影长BD=a米,标杆髙FD=m米,其影长DE=h米,求ab:分析:••太阳光线是平行的・•=Z又•・•=z=90°・・叫,即AB=二、合作探究(课堂导学)实验探究1: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

2、斯曾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在金字塔影子的顶部立一根木杆,借助太阳光线构成的两个相似三角形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如图,如果木杆EF长2m,它的影长FD为3m,测得04为201m,求金字塔的高度EO.分析:根据太阳光的光线是互相平行的特点,可知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竖直的两个物体的影子互相平行,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已知条件,求出金字塔的高度.解:实验探究2:•如图,我们想要测量河两岸相对应两点A、B之间的距离(即河宽),你有什么方法?方案:先从B点出发与AB成90。角方向走50m到0处立一标杆,然后方向不变,继续向前走10m到C处,在C处转90°,沿C

3、D方向再走17m到达D处,使得A、0、D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A、BZ间的距离是多少?三.讨论交流(展示点评)四、课堂检测(当堂训练)1.在某一吋刻,测得一根高为1.8米的竹竿的影长为3米,同吋测得一栋高楼的影长为90米,这栋高楼的高度为多少米?2、如图,为了测量水塘边A、B两点之间的距离,在可以看到的A、B的点E处,取AE、BE延长线上的C、D两点,使得CD金B,若测得CD=5m,AD=15m,ED=3m,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3、如图所示,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从B处出发与AB成90。角方向,向前走80米到C处立一标杆,然后方向不变向前走50米至D处,在D

4、处转90°,沿DE方向走30米,到E处,使A(目标物),C(标杆)与E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可测得A,B间的距离是五、课堂小结:六、学习反思:课题27.3.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2主备人:刘伟军成员:刘金龙董军军审核人:董军军导学目标知识点:了解视点、视角、盲区等概念,掌握利用视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来解决视区等问题.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整理、分析、归纳法导学过程=一、自主探究(复习导学)在某一时刻,测得一根高为1・8m的竹竿的影子为3m,同时测得一栋楼的影长为90m,这栋楼的高度有多少?解:二、合作探究(课堂导学)实验探究如图已知左、右并排的两棵大树的高分别是AB=8cm和CD=12m

5、,两树的根部的距离BD=5m・一个身高1.6m的人沿着正对这两棵树的一条水平直路1从左向右前进,当他与左边较低的树的距离小于多少时,就不能看到右边较高的树的顶端点C了?分析:如图,说观察者眼睛的位置为点F,画出观察者的水平视线FG,它交AB、CD于点H、K.视线FA、FG的夹角©FK是观察点C时的仰角・由于树的遮挡,区域I和II都在观察者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之内.三、讨论交流(展示点评)三.课堂检测(当堂训练)1.已知一棵树的影长是30m,同一时刻一根长1.5m的标杆的影长为3m,则这棵树的高度是()A・15mB・60mC・20mD.loj^m1.一斜坡长70m,它的高为5m,将

6、某物从斜坡起点推到坡上20m处停止下,停下II10Q2地点的高度为()A・ymB.-mC.-mD・-m馆丿/亡"/,//丿/丿广乙0/2.如图,某测量工作人员与标杆顶端F、电视塔顶端在同一直线上,已知此人眼睛距地而1・6米,标杆为3・2米,且BC=1米,CD=5米,求电视塔的高EDo第4题图4如图,花丛中有一路灯杆AB•在灯光下,小明在D点处的影长DE=3米,沿BD方向行走到达G点,DG=5米,这时小明的影长GH=5米•如果小明的身高为丄・7米,求路灯杆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三.课堂小结:六、学习反思:课题27.2.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主备人:刘伟军成员:刘金龙董军军审核人

7、:董军军导学目标知识点:理解并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利用相似三角形及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课时:1课吋导学方法:整理、分析、归纳法导学过程:一、自主探究(课前导学)如图,已RtABC-RtWBC且ZC二ZC'=90。,AC=3fBC=4fAC=6r(1)计算出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以及周长之比。(2)计算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以及面积之比。(3)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面积之比、相似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二、合作探究(课堂导学)实验探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