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7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7答案

ID:32676386

大小:71.0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4

初中语文阅读7答案_第1页
初中语文阅读7答案_第2页
初中语文阅读7答案_第3页
初中语文阅读7答案_第4页
初中语文阅读7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7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阅读(7)第四部分说明文说明文常见考点:•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插。•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一、说明文的类型: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分类: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常见题型: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答题思路: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11!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类:平

2、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二、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常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③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

3、的特征/事理。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XX特点。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待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⑨墓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辜,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

4、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三、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程序顺序2、空

5、'可顺序:方位(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3、逻辑顺序:主一次、原因一结果、现象一本质、特征一用途、一般一个别、概括一具体、整体一局部常见题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XXXX的说明顺序对XXXX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四、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五、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概有三种情形:①.总一分式

6、;②•分一总式;③.总一分一总式。2、递进式。各层Z间的关系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如《万紫千红的花》一文,第一步说明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第二步说明花变色的原因,第三步说明花与昆虫的关系,笫四步说明花与人的关系,逐层深入,各层Z间的关系式递进的。3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如《从甲骨文到微缩图书》,以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介绍了书籍演变的历史,文章的层次反映了书籍发展的儿个阶段,各层之间是连贯的。介绍产品制作的说明文采用的一般都是连贯式说明结构。六、

7、说明语言常见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常见题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格式: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常见题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格式:(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対了。(4)xx

8、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常见题型4:从文章屮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常见题型5:文章中“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答题思路: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具体练习:一、附生植物①附生现象是指两种生物虽紧密生活在一起,但彼此之间没有营养物质交流的一种生命现象。一种植物借住在其他植物种类的生命体上,能自己吸收水分、制造养分,这种包住不包吃的现象,被称为附生,也叫着生。②附生植物最普遍的特点是附生在寄主植物水平的枝干上及枝

9、干的分叉点上,因为这些地方最容易堆积尘土,有的低等植物甚至附生在叶片上。除了叶片附生的植物会对寄主的光照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