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谬扶正,回归本真:2011年版语文课标之知著见微

匡谬扶正,回归本真:2011年版语文课标之知著见微

ID:32681568

大小:68.4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4

匡谬扶正,回归本真:2011年版语文课标之知著见微_第1页
匡谬扶正,回归本真:2011年版语文课标之知著见微_第2页
匡谬扶正,回归本真:2011年版语文课标之知著见微_第3页
匡谬扶正,回归本真:2011年版语文课标之知著见微_第4页
匡谬扶正,回归本真:2011年版语文课标之知著见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匡谬扶正,回归本真:2011年版语文课标之知著见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匡谬扶正,回归本真:2011年版语文课标之知著见微•何立新2011年12月28口,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2011年版)。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着力落实《国家屮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和要求,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有屮国特色、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做出了巨大努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很大程度上反思了课改十年以來语文教育在诸多问题上存在的误区,厘清了一系列模糊的认识,纠正了一些错误的做法,体现出如下显

2、著的变化和隐性调整。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显性变化(-)一以贯Z,突出整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⑴,这不仅意味着学科课程的设置需要遵循“九年一贯”的原则,而且在每一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屮,课程目标及内容的阶段分布也应前后呼应,一以贯Z,形成整体。然而,《全口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虽提出了“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总体思路,但四个学段未能做到前后呼应,始终如一。如“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二、阶段FI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屮提出“养成正

3、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此后的三个学段再也没有提及这一目标要求。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则一改这一散乱状态,统一规划,前后呼应,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2]21;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冃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中则具体提出“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邸的目标要求后,在后面的三个学段均以“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与之照应,体现了对写字教学的重视,凸显了课程目标设计的整体性。(-)循序渐进,具体可行语文学习是一

4、个相互联系、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同的学段,对学生在语文学习内容各个方面的要求应有阶段差异性。而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四、评价建议”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学习内容的评价仅仅以一句“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笼统带过,阶段差异性未能具体体现,教师执行课程标准进行评价时缺少具体依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四个学段、五个方而学习内容的要求拾级而上,循序而动,逐渐加强,阶段性差异显性化,语文学习循序渐进的特点得到了体现。不仅如此,2011版

5、语文课程标准还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评价建议”从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第四的位置提前到第二的位置,置于“教学建议”之后,明确了语文教学评价“诊断”和“发展”的目标追求和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对义务教育语文学习四个学段、五个方面学习内容的评价标准做了十分具体的质性描述和量化规定,十分便于语文教师操作,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三)实事求是,因时而化相对于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通过对具体实施状况的广泛调研,对与课程资源现实状况和不同阶段学生年龄心理及认知水平不相符合的语文学习目标要求做了适当调整。1.实事

6、求是的调整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一、总体目标与内容”将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修改为“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将“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修改为“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2]6,从“掌握”到“初步掌握”,从“初步掌握”到“学习”的变化,则体现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更为准确的把握,细微的词句变化却体现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而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第三学段(5〜6年级)”的“(三)习作”删去“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

7、00字的习作”⑵乌“第四学段(7〜9年级)”的“(二)阅读”删去“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岀自己的评价”[2]等不甚符合该学段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同样也体现了修订者的这一考量。再如,依据小学阶段不同年龄学生语言发展特点和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情况调查结果,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写字量做了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调整之后,低、中年级适当减少了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耍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⑶。2.因时而化的增删为顺应社

8、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历史潮流,体现不同学段特定学习内容的特色,2011版语文课程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