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混凝土简述

自密实混凝土简述

ID:32686766

大小:29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4

自密实混凝土简述_第1页
自密实混凝土简述_第2页
自密实混凝土简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自密实混凝土简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建筑2014年第4期(总198期)自密实混凝土简述BriefDescriptionofSelf-CompactionConcrete刍志刚(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ll●一iii摘要:文章简要介绍在混凝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自密自重、不需振捣即可充满模型和包裹钢筋,属于高性能混凝土盎实混凝土简介。然后介绍了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的一种,该混凝土流动性好,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和填充性能,—_机理、性能、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而且骨料不离析,混凝土硬化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能。中图分

2、类号:TU528.31文献标识码:B2.2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文章编号:1007—7359(2014)04—0089一O3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混凝土具有下述性能:①高流动性,即混凝土具有在模板内克服阻力有流动的能1混凝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力。能够流动并填满模板内每个角落;②穿越能力,即混凝土在自重下流过狭窄间隙的能力;随着城乡建设的日益发展,混凝土早已成为现代工程结构③稳定性好,自密实混凝土在流动过程中必须保证不离的主要材料,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概括起来析,减少泌水;有以下几个方面。④抗离析能力,即在满足以上三点的同时,混凝土在运输1.

3、1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和浇筑过程中各组分要保持均匀。目前,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已经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关注。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由于缺乏熟练工人及其它客观条件所3自密实混凝土的密实机理施工限,不能保证混凝土完全密实成为导致其耐久性不良的重要原技因之一。术按流变学理论划分,新拌混凝土属于宾汉姆流体,其流变1.2商品混凝土的可泵性要求方程为r=r。+7/X(式中:.r为剪应力;TO为屈服剪应力;叼为塑研究商品混凝土工业不断发展,对新拌混凝土的大流动性及在性粘度;为剪切速度)。是阻碍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由材料与运输浇筑过程中较长时间的保塑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之间的附着力和摩

4、擦力引起,它支配了拌和物的变形能力;当应用1.3振捣密实困难>时,混凝土产生流动是反映流体各平流层之间产生的与许多工程结构配筋稠密且复杂,不易振捣;有的则是特种流动方向反向的阻止其流动的粘滞阻力,它支配了拌和物的流薄壁结构、高细结构、浅埋暗挖工程、隧道和地下结构,根本没动能力,田越小,在相同外力作用下流动越快。有振捣可操作空间,施工非常困难。3.1SCC的流动机理1.4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要求新拌SCC的流动是自重力大于而产生剪切变形的结传统的混凝土振捣施工不但产生噪声污染,而且费时费果。采用高效复合减水剂增塑和超细粉掺合料改善胶凝材料级工。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

5、环境恶劣。配都可以降低r。值,使混凝土拌合物达到自流平所需要的流动1.5环保节能问题性。充分利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等工业废料取代适量水泥,开3.1.1外加剂的润湿吸附作用发新型环保节能混凝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作为界面活性剂的外加剂分子吸附在水泥粒子表面形成1.6工程造价双电位层。由于双电位层产生的斥力使得水泥颗粒间相互排从提高施工速度、环境对噪声限制、减少人工、机械、电能斥,防止产生凝聚。费用、减小振捣对模板产生的磨损、利用工业废料、保证质量提3.1.2裹挟滚动相互作用高耐久性、减少加固修复费用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降低工程SCC中超细粉掺合料的颗粒

6、粒径与水泥颗粒在微观上形整体造价。成级配体系,可以降低浆体的值。圆形颗粒的粉煤灰和硅灰等超细粉掺合料包裹在粗糙的水泥颗粒和骨料表面,具有“滚2自密实混凝土珠”润滑和物理减水作用,并与水泥浆一起作为液相,携带固相发生流动及滚动达到自流平。安2.1自密实混凝土概念3.2SCC的自密实机理徽自密实混凝-E(SelfCompactingConcrete),亦称为高流态混3.2.1浆体的粘聚作用建凝+(HighlyFluidizedConcrete,HFC),系指混凝土拌合物主要靠胶结料浆体具有一定的塑性粘度叼,它能减少骨料间的接筑触应力,削弱骨料的固体特性,抑制骨料

7、起拱堆集从而有效抑制离析。收稿日期:2014—08—02_2014年第4期(总198期)安徽建筑3.2.2气泡自动聚合上浮作用律,或对自密实混凝土宏观工作性的影响,提出的自密实混凝SCC由于掺加高效减水剂降低了混凝土的表面张力,使气土设计方法。泡更容易聚合上浮,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3.2.3掺合料的微粉作用5施工工艺SCC中的掺合料不仅具有物理填充效应,而且因为巨大的表面积产生较大的内表面力而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5.1自密实混凝土的泵送3.2.4最大堆积密度混凝土输送管路应采用支架、毡垫、吊具等加以固定,不得■■—_SCC中各组分粒径力求满足“最大堆积密度理

8、论”,例如,颗直接与模板和钢筋接触,除出口外其他部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