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

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

ID:32689954

大小:3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4

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_第1页
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_第2页
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_第3页
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_第4页
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_第5页
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_第6页
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_第7页
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_第8页
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_第9页
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  摘要:公共场所成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的生活一部分,随着关注的越来越多,接触的越来越多,它自身隐藏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公共场所安全已经成为人们进入公共场所参与公共活动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公共场所安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人员心理素质、行为表现等都会成为影响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情况,应该根据不同人群素质建立不同的疏散模型,并帮助树立人员疏散自救意识,帮助提高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的效率。  关键词:公共场所;安全;疏散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2、:1673-291X(2014)15-0180-04  一、公共场所及有关内容概述  社会发展,交流增加,公众希望自己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而很多公共场所的应时出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公共场所多人员聚集多,但是对它的安全问题却没有足够的关注,所以很多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面对众多的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火灾问题似乎成为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由火灾问题引发的各种公共场所的人员疏离问题也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WORD格式可编辑版...  (一)公共场所概念  公共场所我们从字面就可以做一理解,是指提

3、供给社会公众供大家娱乐、生活、学习的场所。公共场所是提供给社会全体公民的,没有阶层的分别,没有性别的区分,公共场所的活动是群体性的活动,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有共同目标的人群,某个公共场所中的公众人群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存在。任何想要加入的公众都可以随意来去,一般公共场所都是自愿建立的,自觉形成某种自愿遵守的规则,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又可以细化为非正式群体,他们自发地在一定的空间内完成各自想要完成的行为。人们参与公共生活,进入公共场所是人们生活的选

4、择,是人们从物质追求向精神追求转变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场所发展的程度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展现的窗口,公共场所水平的高低也是人们生活水平高低展示的角度。WORD格式可编辑版...  公共场所可以分为五类:生活服务类,包括饭店、旅馆等;文体娱乐类,包括歌舞厅、网吧、体院馆等;社会福利场所,包括医院、疗养院等;公共交通类,包括火车、公共汽车、飞机等;还有一部分与之前几部分不同的,它并不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属于虚拟空间范围,是我们常说的网络空间,包括各种论坛、网站等。在中国的公共场所卫生

5、管理条例中按照对卫生标准不同的划分将公共场所划分为另外一种形式,它包括一般性的公共场所和特殊性的公共场所,特殊性的公共场所是上文中提到的生活服务类场所和文化娱乐类场所,其他部分则属于一般公共场所,虚拟空间不属于这个范围。本文所指的公共场所不包括网络虚拟空间。  (二)公共场所火灾特点  1.火势大,蔓延速度快。公共场所大多人员密集,空间跨度大,很容易发生火灾公[1]。公共场所面积大,一个微小的火苗也许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一旦火势蔓延就很难控制。考虑到公共场所人员流动性大、容量多的特点,很多公

6、共场所的通气设备结构在设计时格外注意,所以有火灾发生加上良好的空气流通无疑增加了火势增长的速度。另外很多场所铺有地毯,布料材质的家具、大火出现这些都会成为引导大火继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如果火势得不到最快最有效的控制,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让火灾马上展现出不可控制的状态。  2.火灾扑救难度大,经济损失大。因为公共场所占地面积达,尤其很多公共场所建在市中心位置,古老的城市规划让火警救援困难重重,加上公共场所各种危险因素都可能存在,所以在扑救大火时往往会出现很多突发状况,增加救火的难度。“城市公共场

7、所危险因素所引发的事故特点往往是涉及人群广泛、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并且会由此导致严重社会心理损伤。”WORD格式可编辑版...[2]公共场所的建设投资大,地处繁华地段,设备多造价高,一旦出现火灾会给公共场所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人员疏散困难,危害性增强。公共场所一旦出现大火很多时候人们难以逃离,是因为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思维状态与肢体动作不相协调,加上在场人员对公共场所的地理环境不熟悉,场所本身缺少应急引导标志,出现危险人们只会变得手足无措失去最佳逃生机会,增加人员伤亡。  二、影响公共场所人

8、员疏散的因素  (一)安全疏散的要求及安全疏散模型  1.安全疏散的要求。人员疏散研究的目的是改善防火设计,减少人员伤亡[3]。公共场所发生危险首先要报警,通过拨打电话、按报警铃等方式通知外界此处发生火灾,确定火灾的大小、发生的地点。其次,组织公共场所人员进行逃生。把场所内所有的应急灯、应急通道统统打开,保证应急救援通道的顺畅,工作人员负责安抚客人情绪帮助大家理智逃生,客人应该按照公共场所的提示进行自救,主人与客人相互配合共同逃生。最后要对已经逃出的人员进行保护,防止他们受到大火的热浪,因为燃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