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论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论

ID:32697758

大小:5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14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论_第1页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论_第2页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论_第3页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论_第4页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常修泽: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论作者:常修泽2010年10月25日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4  浏览次数:0  文字大小:【大】【中】【小】写给编辑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既是存在的,又是不成熟的。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面临转型提升。从核心价值、战略标志、结构特征、体制支撑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思路  一个命题——一个被称作“中国模式”的命题,近年来在中外理论界持续热议,即使临近21世纪第二个十年,学术界对此问题依然见仁见智,甚

2、至观点截然对立。据笔者看到的文献,大体有下列三种意见:否定者认为这一模式是不成功的实践;肯定者认为这是独特成功的模式;还有一种观点拒绝“中国模式”,但不认为中国没有经验可谈。  笔者对这一讨论颇感兴趣,但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未能对“中国模式”(尤其是政治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只是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仅就“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作过初探[1]。而且,这里笔者用的“发展模式”一词,是指一种“实践状态”,一种“发展样式”(我的提法为“世界发展多样性中的一种”[2],并不必然包含有“普世楷模”的意涵。就这个意义而言,笔者认为,

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存在的,对此不应否定;但另一方面,迄今为止,这样一种样式又是初级的、不成熟的。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属于1型的话,那么,下一阶段,应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2型转型提升。本文拟就这一历史性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系统探讨。  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面临转型提升  (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萌生的起点和特点...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在什么基础上萌生的?从国情差别性角度分析,笔者认为有这样几点:一是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口规模,其中农村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中国的人口问题,特别是农业

4、人口向非农化的转变问题,比任何发展中国家都要艰巨和复杂。二是自然资源禀赋并不丰裕,承载能力较弱。例如,全国1/3的国土面积,因条件恶劣难以开发和利用。三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失衡。特别是城乡间实行二元结构体制,非人性化的户籍鸿沟、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等,限制城乡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四是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企业、国民的积极性长期被压抑。五是长期闭关锁国,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六是封建文化影响较重,民主法制传统薄弱。改革开放前,中国大体是这样一个结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进行探索的。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5、的特点可概括如下: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是以增进世界最大人口总量国家之福祉和人的发展为核心价值。尽管存在“低端人本”,甚至浓厚的“人本工具论”,但整个国家还是认同“以人为本”这一宗旨的。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四轮驱动”是中国特色的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中国特色的市场化多有论及。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体现在: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强调提高科技含量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结合;从“汪洋大海”般的农村出发,寻求发展城市工业与发展乡镇工业结合之路;从长期计划经济统治的实际出发,把工业结构“转型”与

6、经济体制“转轨”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体现在:强调“城镇化”而不是“城市化”;谋求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立体网络型”协调发展;对东中西不同地域城镇化布局,采取“差别化”推进方略。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体现在:从局部区域、领域、层次开放,逐步到全方位区域、领域、层次开放;注意发挥自身市场广大优势,寻求在全球经济上的最佳位置。...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体制基础是充分挖掘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潜力。一方面,注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各类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经济的盲

7、目性、自发性等弱点。  第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殊元素建立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和后发国家优势等禀赋之上。  (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分析  当然,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就其当前状况看,还存在若干缺陷。  第一,在对待人的发展问题上,仍属于“低端人本”,尤其是“人本工具论”仍有市场。按照当代“人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人的发展的基本要素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存”;二是“自尊”;三是“自由”[3]。以此审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人的发展,还处在低端状态。  首先,在生存方面。迄今为止,中国

8、仍存在为数可观的贫困人口。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方面,与人直接有关的“两个比重”,即“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颇不合理。前者,因利润蚕食工资,出现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趋势。2000—2007年,该比重从51.4%下降到39.7%,7年下降了11.7个百分点。后者,1996—200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