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齐奥人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勒克莱齐奥人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ID:32706481

大小:57.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4

勒克莱齐奥人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_第1页
勒克莱齐奥人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_第2页
勒克莱齐奥人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_第3页
资源描述:

《勒克莱齐奥人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勒克莱齐奥:人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说过,实际上,人可能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悲观主义者。他很喜欢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因为佩索阿也是悲观主义的。我眼前不由呈现佩索阿《惶然录》开篇的描述,黄昏降临的融融暮色里,我立于四楼的窗前,眺望无限远方,等待着星星的绽放。在我的梦境里,便渐渐升起旅途上的谣曲,这种旅途指向我不知道的国邦,或者纯属虚构而不可能存在的家园。    在佩索阿心里,世界惶惑而无望。他写道,没有创造这个世界的上帝,没有唯一的、创造万物的、不可能存在的上帝,在搅动着黑暗。仿佛地狱正在我体内摇晃,倒不是笑魔现身显灵,而是僵死世界的狂呼,是物

2、态领域诸多尸物的环绕,还有整个世界在空虚、畸形、时代错误中,等待每况愈下的终结。勒克莱齐奥说,悲观主义是一种精神咖啡,虽然很苦涩,却能让人兴奋。    其实,依我看,几乎所有人类的精神导师,无一不是悲观主义者,起码有着一种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叔本华无疑是悲观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者,他的悲观主义哲学诞生之时,正是黑格尔理性主义大行其道,对人类充满虚夸的信任和乐观。当黑格尔的讲堂上坐无虚席、人气鼎盛,而叔本华那里却只有三五个学生。他只好自我嘲讽说,苏格拉底在当时又有怎样的声誉呢?    他自以为,或者我有负于时代,或者时代负于我,无论是哪一种情形,剩下

3、的只有缄默。他曾预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悲观主义奠基之作,不是为了转瞬即逝的年代,而是为全人类而写的,必会成为很多书籍的源泉和根据。事实也是如此,到了晚年,时代才选择了他和他的哲学。当人类从虚幻的梦中醒来,才深深明白,悲观才能代表人类生命的本质。    马克思曾说,叔本华是欧洲哲学史的一个里程碑,少了他的欧洲哲学史,将会出现一片空白。确实,叔本华是人类生命本质的揭示者,一反传统哲学的理念。他指出,人的本质在于其生命意志,或者生命欲望的不断追求。由于欲求不断,需要不止,因而,人生也就注定痛苦不已。叔本华说,人的生存,必须不停地跳跃疾走在,由灼

4、热的煤炭圈成的圆周线上,永无休止地走下去。    在叔本华看来,人生除了痛苦,便是虚无。换言之,痛苦就是生命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因一时的纵情享乐所陶醉,然而,梦醒之后,欢乐如烟云,而相随的仍是空虚、烦恼和痛苦。烦恼源自无穷的生命欲望,与有限满足于之间的间距;痛苦则是不能实现目的的自然反应;空虚则源于欲望短暂满足后的无聊。因此,痛苦才是生命意志的必然产物。    与此同时,叔本华强调,痛苦既是生命意志带来的苦果,也是人生苦难的净化炉。人们只有象佛教教导的那样,甘于忍受现实人生的煎熬,达观恬淡,才能彻悟绝望人生的底蕴,进而自觉地超脱痛苦,进入

5、寂灭中的极乐。所以,惟有禁欲和死亡,才能彻底挣脱生命意志的桎梏,摆脱痛苦的人生。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不是征服世界的人,而是那些超脱了世俗的人。    确实,当一个人拒绝悲观,他可能只存在于生活的表面;而当一个民族拒绝悲观,乃至缺乏悲剧精神时,那这个民族则是远离了崇高。所以,鲁迅说,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正因为如此,是悲观造就了鲁迅的深刻和伟大。是浓厚的悲观意识,使他剥去了生活中矫情的欢乐的面具,让深邃的目光直透进社会、人生的本质层面。    也许鲁迅的悲观主义,是从对社会黑暗的绝望中产生的。但是,就连崇尚闲适生活的林语堂,

6、他的生命哲学,也是建立在生命悲剧的底色上的。林语堂曾说过,这个宝贵的人生,竟美到不可言喻,人人都愿一直活下去,但是,只要冷静一想,我们立刻知道,生命就像风前之烛。可以说,人生的短暂,死亡的必然性,以及关于生命的终极虚无,是谁都无法挣脱的。    作家廖一梅创作了《悲观主义的花朵》等悲观主义三部曲,被誉为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这种爱情悲观主义,正是这个时代对于爱情的普遍观念。爱到深处,你无法不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读她的书,你可以感受到,爱情会像玻璃一样刺痛着你自己。人随时都可能死去,爱情也是那么容易改变,但生活或者爱情,总会有能够留下来的东西,就像树胶变

7、成琥珀一样。    她说,我是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从一开始,就对这个充满遗憾的世界,不抱有幻想。只是,还在积极地工作,不是想改变这个世界,而是想在有限的可能性中,让梦幻如烟火般寂寞地绽放。即使自己,在刹那之后,忍受一层深似一层的黑暗。由此,我想到杜拉斯说的,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关于死亡的欲望,是绝望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正如鲁迅说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很显然,鲁迅、林语堂等所执着的,是一种积极的悲观主义,或者象勒克莱齐奥说的,充满希望的悲观主义。即便是叔本华,也不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在人的理想背后,发现了虚

8、无;在浮夸的快乐背后,发现了悲观,就是让人们更好地惊醒。对于人生,他说,我坚持人生永恒轮回之说,反对普遍的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