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礼仪背后的交锋

外交礼仪背后的交锋

ID:32708105

大小:1.11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4

外交礼仪背后的交锋_第1页
外交礼仪背后的交锋_第2页
外交礼仪背后的交锋_第3页
外交礼仪背后的交锋_第4页
外交礼仪背后的交锋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交礼仪背后的交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07级工商26班练习论文外交礼仪背后的交锋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那么,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是怎样与别国打交道的呢?这不得不让我们产生疑问:什么是外交礼仪,古代的外交礼仪是怎样,外交礼仪反映了怎样的政治?在近现代史上,外交礼仪背后上又有怎样的交锋。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我们将看到外交礼仪背后的激烈交锋。2009年12月3日星期四507级工商26班练习论文外交礼仪背后的交锋一、内容摘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

2、貌而著称于世。那么,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是怎样与别国打交道的呢?这不得不让我们产生疑问:什么是外交礼仪,古代的外交礼仪是怎样,外交礼仪反映了怎样的政治?在近现代史上,外交礼仪背后上又有怎样的交锋。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我们将看到外交礼仪背后的激烈交锋。关键字:外交礼仪交锋二、研究背景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然而,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五千年的历史是风云变幻的。从中华的灿烂文明时期到封建社会由胜到衰的,成为半殖民地半分建社会,最后,经过

3、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最终建立我们新中国到过程中,外交礼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三、内容分析1、什么是外交礼仪礼,在汉语里有多种含义。广义上的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狭义的礼,仅指为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所谓礼仪,是为表示尊敬而进行的仪式。外交礼仪是国家领导人、外交代表及其他官方人士在国际交往中,为表示敬意或隆重所遵守的行为规则和传统习惯,及在这种规则、习惯指导下的礼节、礼貌与合乎礼仪的程序与安排,以便为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2、从古至今外交礼仪背后的交锋2.1诸侯国交

4、往礼仪背后的交锋中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在古代,各种场合的礼节礼仪合称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其中宾礼就是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之间互相访问的礼节。礼宾周到,井然有序,如同现在一样。当时,随访人员的人数有所限制、身份越低随访人员越少,那时,根据来访者的官爵品级,陪同来访的礼宾等,官员人数的多少,也有不同规定和限制,国君来访,宾方的礼宾官“介”与主方的礼宾官“摈”各为9人,其他各级依次为上公7人、侯伯5人、子男3人。宾主会见时,来访者下车与东道主出迎的距离远近也有规定。外国的国君来拜会,东道国

5、的国君于来访者行抵大门90步处出迎,来访者下车,以示尊敬。来访者身份越低,主人出迎的距离就越近。因此,主人出迎的距离远近也是对来访者尊敬程度的一种表示。来访者回国时,东道主一方也派相应的官员送到本国边境。例:齐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北方的山戎人入侵燕国,齐桓公应燕国庄公的请求领兵往救,驱逐了山戎,消灭了孤竹国,并将这一带方圆五百多公里的地方给了燕国,燕庄公非常感激。当齐桓公带领大队人马返回本国时,燕庄公亲自为齐桓公送行,一路恋恋不舍,不觉送入齐国境内的长芦(今河南省沧县北),离燕国已经五十余里。在

6、分手时,齐桓公猛然察觉到了,感到不妥。于是对燕庄公说:“自古诸侯相送不出境外,寡人不可无礼于燕君。”遂坚持将这五十余里齐国土地让与燕国,以表示对燕庄公的尊重。507级工商26班练习论文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外交礼仪以平等和互相尊重为重要原则。然而,隐藏在礼仪背后的秘密是什么呢、。表面看上去,似乎燕王得到了很多的好处,齐桓公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好形象,殊不知,齐桓公确是有意借此机会,树立了自己的威望,以确定自己在诸侯中的霸主地位。2.2近代史上中国与他国外交礼仪背后的交锋中国古代王朝妄自尊大而轻视外国,称外

7、国为“蛮夷之邦”,将外国人看作是没有开化的野蛮人。而且,不管人家是否表示愿意臣服中国,一概将“属国”地位强加于对方。在国书和相互交往文件中,处处冠以“天朝”对属国等不平等称谓与用语。这一系列的礼宾之礼,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以致在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中俄会定《尼布楚条约》时,俄国代表要求附加三款,其第一条就是“嗣后清帝国致帝俄文书,必记载帝俄尊号全文,即或不然,亦宜记载其略号。且文中不可用表示两皇帝尊卑不同之文字”。对俄国代表这一要求,清朝代表索额图以未奉朝廷明确指示予以拒绝。康熙三十三年(公元

8、1693年),清王朝又因俄国使节所持国书将清帝列名于俄黄之后,以“奏文体式不合”而不予接受。直至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中,都有关于礼仪方面的条款,规定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往应体现地位平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并规定中国地方官与各国领事遇有交涉事项,其行文格式不得如上司对属员、下寮对上级。中国队外国官民的称谓,一律不准用“夷”字。这些在今天看似平常而且理所当然的事情,当年西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