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比机制对银行存贷结构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

存贷比机制对银行存贷结构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

ID:32708900

大小:379.3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4

存贷比机制对银行存贷结构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_第1页
存贷比机制对银行存贷结构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_第2页
存贷比机制对银行存贷结构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_第3页
存贷比机制对银行存贷结构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_第4页
存贷比机制对银行存贷结构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存贷比机制对银行存贷结构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存贷比机制对银行存贷结构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2012-09-07摘要:所谓存贷比,就是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之比。存贷比只是银行控制风险的一个简单指标,目前监管部门要求贷存比不得超过75%。尽管目前存贷比体制不失是一种简便的风险监管手段,但由此对金融机构造成的弊端在日益显现,特别是在国内经济处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如在目前存贷比指标的制约下,金融机构为达标而违规进行高息及短期揽存,是造成新增存款剧烈波动的重要原因。上述现象,不仅直接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减少了利润,同时还扭曲了其信贷结构。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希望在实证的基础上,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证明贷存比

2、与上述现象间的具体关联,并由此为未来存贷比体制的改革提供思路。关键词:存贷比、高息揽存、VAR模型、实证分析、方差分解检验一、存贷比考核机制之虞(一)存贷比机制日前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监管层正在对存贷比指标本身以及对该指标的监管方式进行反思。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贷存比考核机制对银行发展已形成一定制约。所谓存贷比,就是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之比,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存贷比越高越好。因为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从银行抵抗风险的角度讲,存贷比例不宜过高,因为银行还要应付广大客户日常现金支取和日常结算。所以银行存贷比例不是越高越好,央行为防止银行过度扩张,目

3、前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二)存在问题1、高息揽存根据银监会要求,各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要在月末达到75%的监管标准,否则将招致监管处罚。降低存贷比的途径无非两种,一种是增加存款增量,一种是减少贷款增量。虽然监管部门禁止银行高息及赠礼揽储,然而在业绩压力之下,一些贷存比较高的银行仍需到处拉存款完成任务。如,银行推出的“存款返点”实际已成为“隐形利率”。随着商业银行8月末存贷比考核时点的临近,贷款已经放出,而部分银行存款额度仍未达到要求,所以这些银行便推出存款优惠活动来争夺储户。对此,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傅立春表示,监管层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银行发展

4、中间业务,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短期看要降低存贷比,拉存款是根本之道。[1]2、贷款短期化同时,基于上述背景,为了满足流动性匹配的要求,银行贷款出现了短期化的趋势。如,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0.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38%,同比增长15.97%。其中短期贷款22.5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50%同比增长22.05%;中长期贷款34.1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35%同比增长9.15%。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近期短期贷款的增速高于中长期贷款的增速,信贷结构有短期化的趋势。造成上述趋势的原因

5、,既有贷款利率预期增加,银行贷款结构主动调整的原因,也有存款不稳定,为满足流动性匹配的被动因素。(三)未来趋势针对银行业内关于取消或放松存贷比考核的呼声,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8月31日表示,尽管简单的存贷比指标在约束银行发展模式上依然可以发挥作用,但随着金融创新、金融脱媒等趋势,监管层正在对存贷比指标本身以及对该指标的监管方式进行反思。其同时表示,仍在对去年10月对外公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内部讨论,针对流动性覆盖率等诸多拟新引进的监管指标,细节均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上述管理办法将在时机成熟时对外发布。[2]二、本文研究方法如上所述,

6、从风险监管的角度来看,贷存比指标提供了一种简单、便捷的管理方式,但在实践中,可以发现,为了达到上述存贷比的要求,商业银行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增加存款增量,一种是减少贷款增量。以上方法必将对银行的存款结构、信贷结构乃至盈利模式带来明显的影响。如为了满足年度、季度考核的要求,银行加大高息揽存,造成银行存款稳定性及盈利性的弱化。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存贷比指标及流动性的要求,银行增加短期贷款的投放,减少长期贷款的放贷数量,造成银行信贷结构短期化的趋势,并由此影响到银行收益性及经营的稳健性。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希望在实证的基础上,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证明贷存比

7、与上述现象间的具体关联,并由此为未来存贷比体制的改革提供思路。在方法上,本文建立以新增存款及短期贷款为因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方差分解分析技术,对不同影响因素的程度及方式进行量化分析。三、实证分析(一)数据说明与初步分析1、数据说明为了对存贷比指标对银行存款结构及信贷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选取了以下数据,包括:金融机构存贷比、贷款利率、短期贷款、新增存款、活期存款余额、活期存款占比,共计6组数据。时间跨度为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数据间隔为月度,数据来源为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如表1所示。表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相关变量(2008.1–2012

8、.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