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

打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

ID:32709709

大小:75.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4

打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_第1页
打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_第2页
打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_第3页
打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_第4页
打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打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打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学校:南宁市五一路学校姓名:孙大伟学科:政治电话:15296283633【摘要】构建生活化的快乐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创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师生关系,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达到生动、互动、主动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打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如何打造生活化快乐课堂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构建生活化的快乐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调

2、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创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师生关系,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达到生动、互动、主动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快乐政治课堂的建设谈几点认识。一、政治课必须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体验快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生是充满智慧、潜能各具特点的鲜活的生命体,教

3、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学生才是真正的课堂主人,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到底怎样才能营造生活化的课堂呢?让学生体验学习与生活的快乐?1、教学目标要

4、偏向“生活化”的多维目标转变7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看作是次要的东西,有时虽然在教学目标上也注重能力的培养,但仅仅注重掌握、理解、分析书本知识的能力和解题的能力。因此,贯彻生活化的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一维转向多维,应该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该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调查、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

5、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通过课堂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关注社会发展,乐于学习,热爱生活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  2、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要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必须创设一种多主体的平等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学生感悟道德行为的要求,促进自身思想矛盾的转化。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处于富有知识的地位,是知识的

6、权威、课堂的控制者,学生处在待加工者的地位。事实上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可能比教师更早获得信息,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要鼓励学生创新,让政治课成为生活的大课堂。  如在教学“正确面对理想与现实”一课时,我拿走课桌,把椅子围成半圆形,仿造中央电视台来了个“实话实说”,为学生创设一个他们熟悉的生活氛围,把课堂教学组织成一次访谈节目,教师充当主持人,每小组选一名学生当嘉宾,其余学

7、生当现场观众。课堂中,嘉宾和观众畅谈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中学生该如何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以及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更真实,师生关系更融洽,学生说我思,谈我想,诉我忧,议我惑,课堂中弥漫着宽松、民主、愉悦的空气。  3、从生活中取材,丰富教学内容7  教材是沟通学生和知识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但是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的知识可以为教材中的知识提供必要的补充。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8、。生活素材的选择应是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需要的结合点,它不仅包括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生活,也包括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一轮课程整合的追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生活中各种有益的素材资源引进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生活的脉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密切结合。例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