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语文五级下册五六单元教案

s版语文五级下册五六单元教案

ID:32712502

大小:134.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2-14

s版语文五级下册五六单元教案_第1页
s版语文五级下册五六单元教案_第2页
s版语文五级下册五六单元教案_第3页
s版语文五级下册五六单元教案_第4页
s版语文五级下册五六单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s版语文五级下册五六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它忧国忧民的诗篇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  2.学习《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3.自学《题临安邸》、《示儿》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二)新课  1.学习《出塞》  (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A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出塞》。  B这首古诗有好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字音吗?你能结合注释,提醒大家注意它的读音吗?  引导学生读准:  还(huán):回来。未还:没有回来。  将(jiàng):将领。

3、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  教(jiào):让。不教:不让。  指名读。  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说说你怎样记这个字?“秦”字查什么偏旁?(禾)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七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四后三)板书;有韵味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  (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38/38  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  引导学

4、生答出;  ①出塞:到边防线上去戎守边疆。  ②王昌龄:唐代诗人,善写七绝,多边塞诗。  教师准备资料: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被称为“诗家夫子”。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中《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特别有名。他和李白的七言绝句是这一诗歌体裁的最高水平。  (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  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

5、法学习)(板书:明诗意。)  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诗的第一句,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笔,描绘了从秦汉对就存在着的明月边关的景象:注意诗中的“关”,此处指边关。首句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应解作“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不要讲成“秦月照汉关”。这句诗的意思是: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  第二句是哀叹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  第三、四句:但使:要是。飞将:汉代飞将军李广。这两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

6、样的名将戎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D请1——2位同学  ②悟诗情;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像,体会诗歌的意境。板书:悟诗情  B教师引导: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出塞》被称为有名的边塞七绝,历来评价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我们就展开想像,品一品,这首诗的绝妙。请你边读边想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C品读悟情:  a秦时明月汉时关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一轮明月,照耀

7、着边疆关塞。  教师引导:明月、边关简单的叙述与勾勒,没看出怎么绝妙呀?再读读,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引导学生关注;秦时明月汉时关  教师补充资料:  出示: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汉(公元前206——公元23年)作者的朝代——唐朝(618——907)作者王维(698——756),请你根据这组数字,估算一下边关受匈奴外敌的侵扰有多少年?你感受到什么?你再读这句时应该怎样读?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所体会的那样,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都读读,读

8、出时代的久远。  b万里长征人未还  你还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像: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战争一直持续不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