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亭煤矿1011采区地质构造研究

童亭煤矿1011采区地质构造研究

ID:32726165

大小:60.4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5

童亭煤矿1011采区地质构造研究_第1页
童亭煤矿1011采区地质构造研究_第2页
童亭煤矿1011采区地质构造研究_第3页
童亭煤矿1011采区地质构造研究_第4页
童亭煤矿1011采区地质构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童亭煤矿1011采区地质构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童亭煤矿1011采区地质构造研究摘要介绍了童亭煤矿1011采区位置及范围,采区内断层发育特点,褶曲、岩浆岩侵入、古河床冲刷等基本地质构造情况。全区采用三维地震、钻探、测井综合勘探方法,结论成果能满足矿井设计和生产的需要。关键词断层;褶曲;地质构造中图分类号TD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84-0163-0211011采区位置及范围1011采区位于童亭陈楼块段东南部,二叠系含煤地层,主采10煤层。10煤层位于山西组的中部。厚度在2.24m〜5.72m,平均3.55mo可采指数1,变异

2、系数27.4%,为较稳定煤层。采区中部煤层厚度最大,其次为北东翼,南西翼煤层最薄。但北东翼局部受古河床冲刷带影响,局部煤层变薄甚至尖灭。10煤顶底板为灰色粉砂至细砂岩,底板夹杂薄层炭质泥岩条带,平均倾角15。o北接109、107采区,分别以大侯家断层、CF8-1正断层为界;东南接杨柳矿井田,主要以第四勘探线和张家断层为界;西至煤层露头线。整体为不规则条带状块段。回采上限标高-250m,回采下限标高-660m,采区走向长973m〜3198m,倾斜长278m〜1185m,面积2.16km2o本采区地表均为第三

3、系、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基岩段平均倾角15。,西高东低,松散层厚度186.5m〜214.33m,基底界面角度平缓,松散层和基岩段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因此采区西翼靠近基岩界面的二叠系山西组至上石盒子组地层遭到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全区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均被剥蚀。2采区构造1011采区煤层呈一单斜构造,整体受三条边界大断层控制,同时采区内部发育的断层也对煤层产状有较大影响。南北两翼煤层倾向以正E为主,中部倾向以SE为主,倾角在9°〜21。之间,平均15°o采区范围内断层发育,局部存在小型牵引褶曲,没有较大的褶皱

4、构造发育。根据三维地震资料,采区东翼有一不规则长条形的反射波异常区,经相邻采区实揭资料验证,该反射波异常区是由古河床冲刷引起的煤层变薄或无煤带。1011采区10煤层无岩浆岩侵入,主要侵入层位为7煤层及其顶底板。2.1断层1011采区断层发育,本次报告共解释断层17条,其中正断层16条,逆断层1条。落差>100m的2条,在lOOm^H>50m之间的1条,50^H>20m之间的1条,20^H>10m之间的5条,102H>0m之间的8条。大部分沿NE〜SW向平行发育。大型断层延伸距离长,均有分岔、次生的小断层发

5、育。小型断层密集发育,延伸较长,对煤层切割严重,不利于掘进回采工作的开展。见下图。根据普查、详查及三维地震等各个阶段的勘探资料分析,1011采区断层发育存在以下特点:1)采区内断层发育密集,煤岩层走向和断层走向以一个较大的角度斜交,局部煤岩层产状受断层影响较大;2)大型断层分岔现象明显,多有次生断层发育;3)断层产状相似,走向以NE〜SW向为主,除DF15逆断层倾向SE,DF13倾向近正N外,其余断层均倾向SE,整体呈阶梯状平行发育;4)逆断层极少发育,17条断层中只有DF15为逆断层,其余均为正断层,这

6、和矿井整体情况一致,属于典型的伸展构造形式;5)大部分正断层倾角较大,倾角大于60°的共计12条,50°〜60。的1条,小于50。仅2条,逆断层DF15倾角范围在37°〜50°之间。1011采区构造纲要图2.2褶曲1011采区整体呈单斜构造,无较大规模的褶曲构造发育,局部受断层牵引,可能有小型褶曲发育。综合评定褶曲构造类型为Ibo2.3岩浆岩1011采区无岩浆侵入,岩浆岩主要位于釆区上部下石盒子组地层,7煤层顶底板之间,7煤层局部变质为天然焦,或遭受吞蚀。侵入体岩性以闪长岩为主,浅灰绿色,块状,微晶结构;

7、厚度0m〜10.15m,平均2.41m;与10煤层的层间距是79.71m〜129.25m,平均105.39m;以岩床形式顺层侵入,区内赋存范围较广,全区共9个钻孔揭露火成岩。综合评定岩浆侵入构造类型为ICo2.4古河床冲刷根据三维地震资料采区内部有一条反射波异常区,走向近南北。该反射波异常区贯穿109、1011采区,其中1011采区范围内面积约0.04km2,位于采区东北部。经实揭资料验证,该反射波异常区为古河床冲刷引起的10煤层变薄甚至无煤带,影响范围略有偏差。另外,10-1钻孔位于反射波异常区边界南部

8、约120m处,该钻孔揭露的10煤层厚度为2.24m,远低于采区10煤层的平均厚度3.55m。根据上述资料分析1011采区古河床冲刷带实际影响范围应大于三维地震资料划定的影响范围。2.5陷落柱根据三维地震资料,1011采区内无发育至煤层直径大于20m的陷落柱。综上所述,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III类。3结论1)采区整体呈一单斜构造,倾向以近正E为主,其次为SE。煤岩层产状受构造控制明显;2)区内大中型断层比较发育,综合评定断层构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