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ID:32735259

大小:1.94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2-15

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第1页
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第2页
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第3页
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第4页
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前言众所周知,心血管病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据WHO统计显示,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重大疾病中,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最高.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n1.尽管近三十年来心血管病死亡率在除东欧各国外的大多数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心血管病仍是多数国家45岁以上男性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严重影响着人类的期望寿命和生存质量.我国目前每年新增心血管病患者约75万人,且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心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胸痛是

2、心血管病常见症状,导致严重后果的疾病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和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等,在急性胸痛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最高,死亡率高达15%--一30%;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肺血管疾病,其病死率达20%--一30%,但若能早期诊断和治疗,病死率可降至8%以下嘲.近年来主动脉夹层发病率有上升趋势,AD急性期病死率很高,发病2天内死亡率高达37%~50%口1.同一种疾

3、病因部位、范围和程度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症状、体征,而不同的疾病又可出现相似的症状.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常导致急诊科医师误诊,误诊率可高达50%~65%H1.快速准确的诊断可使患者得到适当及时的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晦一】.目前,评价心血管病的影像学方法主要包括心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lectron-beamcomputedtomography,EB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ompu

4、tedtomography,MSCT)等口’81.常规心血管造影是诊断心血管病的金标准,但它是有创检查,操作复杂且受投照体位限制,心腔、大血管位置重叠,常不能很好地显示心腔之间、心腔与大血管之间的关系,对复杂病变解剖结构的显示受到很大限制.超声可实时、动态、多切面二维成像,结合多普勒技术,在显示心内病变方面有极大优势阳3,但受声学窗影响,对心外大血管解剖结构的显示欠佳,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诊断人员的个人技术,因此其诊断价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EBCT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的钙化检测,但在1次屏气多次步进式扫描过

5、程中,1个扫描周期只出1帧图像,图像的信噪比低,图像在Z轴的空间分辨率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EBCT的应用n们.MRI应用自旋回波(SE)、闭气、心电门控快速梯度回波成像(实现了电影MRI)可以多方位显示心脏大血管解剖,对心血管病诊断有着重要作用.难以克服的运动伪影,有限的空间分辨率也使MRI对冠状动4脉轻度病交和远端的显示欠佳n11.MSCT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大,时间和空间分辨高,操作无创、便捷等特点,打破了传统c1'不能用于心血管疾病检查的限制,已经成为无创性心血管检查最具潜力和价值的检查方法

6、之一n2’埘,尤其是刚刚问世的双源C1.(dual—sourceCT,DSCT)具有两套呈900角X-ray球管和采集系统,时间分辨率达到83ms,可以满足任何心率的心脏成像,扫描时间更短、成像速度更快,必将给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带来更广阔的前景.随着双源CT较快的扫描速度及较高的图像质量,应用心电门控技术,克服了心脏搏动对心脏及胸部大血管成像的影响,加上多种图像后处理方法,如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和仿真内镜(CTvirtualendoscopy,CTVE)等方法,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甚至已向

7、传统心血管造影的“金标准"地位提出了挑战.急性胸痛是临床常见的急诊症状,常见的病因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动脉栓塞及主动脉夹层等,临床常称为急性胸痛三联症.双源CT一次性心胸联合血管成像能准确、快捷地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等结构,是急性胸痛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本课题通过对82例急性胸痛患者行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旨在评价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5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06年10月--2008年2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急性胸痛患者82例行门控下双源

8、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所有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急性胸痛症状就诊,发病时间1"--.'6tJ'、时.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34~76岁,平均49±3.20岁.其中46例患者同时行心血管造影检查,10例患者手术治疗,16例肺栓塞患者行临床溶栓治疗.2.双源CT扫描前准备及扫描参数:‘患者准备:检查前lOmin,辅导患者作屏气训练,经过训练后,患者平均屏气时间一般都超过20s.扫描技术:采用西门子双源CT机(SiemensDefinitio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