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原因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原因

ID:32751846

大小:57.0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5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原因_第1页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原因_第2页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原因_第3页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原因_第4页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原因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2)12-0225-01摘要:本文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的类型,重点分析了路面早期损坏产生的原因,为今后控制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提供借鉴。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0引言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约80%都采用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作为道路直接与车辆轮胎接触的界面,保证其工程质量是极其重要的。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大型化、渠道化,且趋向超载,致使公路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许多高速公路由于不能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出现了较为

2、严重的早期破损现象。造成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十分复杂,是环境、荷载、材料、结构和施工方法综合作用的结果。1早期损坏的类型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泛油、波浪、拥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1]。国外习惯上按照损坏现象将早期损坏分为裂缝、修补和坑洞、变形、表面损坏及其它损坏,水损坏则作为早期损坏的主要现象单独讨论。国内的相关研究按照损坏的成因把早期损坏分为十余种,即软土地基继续沉降产生的路面沉陷、路基压实不够导致的损坏、基层质量不好破坏、水损坏、车辙、泛油、横向裂缝、反射裂缝、平整度迅速衰变等。国外的习惯分类虽然综合性比较好,

3、但是这种分类方法没有将现象与其成因联系起来。国内的分类较复杂,不易于归纳。因此,综合这些现象后,可将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为裂缝、车辙、表面损坏和水损坏四大类。2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是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造成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包括环境、荷载、材料、结构和施工方法等因素,但任何一个单独的因素都难以成为主要因素。综合分析导致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后,可将其分为两类,即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2.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人为因素所不能控制的,恶劣环境会直接导致新建路面早期损害。例如:气温的变化,沥青具有热胀冷缩特性,在昼夜温

4、差较大的地区,温度反复的骤升夜降会导致沥青路面疲劳,原因是温度骤降会导致路基上层土体冻结,但是路基下部土体温度仍然比较高,水分在土体内由温度高处往温度比较低处移动,使路基上层土体水分增多并随着温度降低冻结成冰。此时土孔隙内的自由水在0£以下时不断冻结,形成晶体,继而引发冰晶体接触的土颗粒表面的薄膜水受冰的结晶力作用,移动到冰晶体上面冻结,这样,该处土粒周围的水膜减薄而剩余了许多表面能,增加了从水膜能较厚土粒处吸湿的能力土中温度高处的水分便向上移动,补充低温处土粒薄膜水的转移,从而温度高处的水分不断向温度较低处的冰晶体移动而形成冰晶,而冰晶体的体积

5、越积越大,形成冰胀作用,使路基路面产生冻裂,冻胀隆起现象⑵。另外,夏季的连续高温是出现严重车辙的重要环境因素。而降雨量的大小和高速行车是出现严重水破坏的重要因素。2.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指在路面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原材料选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同时在公路通车运营后的公路管理及道路维护等方面有待改善。2.2.1超载现象普遍近年来,高速公路上的车辆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货车超载现象普遍,重型货车数量明显增多,使沥青路面反复承受较大轴载的作用,成为促使沥青路面发生早期或过早破坏的重要原因[3]。2.2.2路面设计不合理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上,一方

6、面对公路交通量的预算和评估值偏低导致路面厚度设计不足,结果路面投入使用初期即发生破损;另一方面排水系统不够完善,导致路面积水或者是积水下渗破坏路基,导致路面很快出现下陷或者坑洼。此外,设计中采用的铺设材料不达标,沥青和沙石材料类型差异较大,导致路面质量降低和寿命缩短,有些路面在使用初期已经出现破损。路面设计中有些设计参数的选取不尽合理。如路面材料设计参数与实际路用性能缺乏关联性。国外研究表明,路面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室内性能与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很好的相关性。而我国的设计人员更偏重于材料性能,忽视使用性能,通常仅通过取规范推荐的材料参数中

7、值的简单办法进行设计,说不上建立路面材料室内力学性能与实际路用性能的关系。2.2.3现行公路设计规范存在不足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贯穿了以路面弯沉为主要指标的设计思想。路面结构设计是以满足设计年限内允许通过的预测交通量要求的路面整体刚度,及提高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为目的,兼顾结构的抗疲劳能力[4]。但实际上,路面结构的抗疲劳能力不是一个质量控制指标,路面结构的长期使用性能和维修养护的综合经济分析也没有考虑周全,现行设计规范中尚有诸多问题值得商榷。例如设计指标(主要指弯沉)缺少相关性。弯沉是一项整体性、综合性和表观性的指标。但弯沉无法与具有多种破坏类型和

8、破坏标准的不同路面结构建立统一、协调和稳定的关联,特别是无法反映和包容路面结构的多样性及各种破坏类型。同时,沥青面层底面或半刚性基层底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