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川育号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川育号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ID:32758931

大小:10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5

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川育号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_第1页
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川育号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_第2页
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川育号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_第3页
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川育号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_第4页
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川育号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川育号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同浓度烯效唑对川育20号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张佳琴园林(风景)12级2班20125384指导老师:刘帆摘要:本实验以研究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对川育20号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目的。分别使用0,10,20,40(mg/L)的烯效唑对川育20号小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后再栽种,在种子萌发阶段测其根系活力,幼苗阶段测定其形态指标及其他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烯效唑浓度为20(mg/L)的时候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最为有利,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提高根

2、系活力、增加根冠比、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该方法可用于提高小麦抗性和改善小麦生长发育,为进一步拓展烯效唑在小麦栽种上的开发应用前景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烯效唑川育20号小麦小麦种子小麦幼苗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小麦(Triticumaestivum),禾本科(Gramineae),小麦属(Triticum)[1]。起源于西南亚地区,包括叙利亚、伊拉克、约旦、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等国家。最早栽培于西南亚的“新月形沃地”。小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120cm,叶鞘无毛,叶舌膜质

3、,短小,叶片平展,条状披针形。穗状花序圆柱形,直立,颖卵形,近革质,中部具脊,顶端具短毛,腹具纵沟,易与稃片分离。花果期7~9月,属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均有种植[2]。分布在全世界有43个国家,单产较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在我国,各地都有小麦种植。全国冬小麦面积约占小麦总面积的84%和90%,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主产省份有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四川、安徽、陕西、湖北、山西等省。其中河南、山东种植面积最大。春小麦播种面积约占16%,主要分布在长

4、城以北,主产省有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省[3]。10/10烯效唑(Unieonazole),又名特效唑、高效唑,学名为:(E)一1一对氯苯基一2(1,2,4三唑一1一基)一4.4二甲基一1一戊烯一3醇,实验代号为S-3307或s一07,分子C15H18N3OCL[4],其分子结构如图1。图1烯效唑是八十年代初由日本住友公司推出的一种三唑类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光谱的内吸杀菌剂。国内外研究者对它在果树、花卉、蔬菜及大田农作物上的形态效应、生理效应、和田间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它对植物体内多

5、种内源激素有显著的干扰作用,可使植株体内赤霉素(GA)和吲哚乙酸(IAA)水平下降、细胞分裂素(CTK)和脱落酸(ABA)水平提高、乙烯释放率增加[5]。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枝伸长、促进分蘖、促进成花和座果、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抗旱及抗寒性、抑制虫害、提高耐盐性和延缓植物衰老等多种效应[6]。一般有浸种和喷雾两种使用方法。用于小麦时,可控制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侧芽生长,花芽的形成,增强抗逆性。促进根的生长,打破顶端优势,防止衰老。该实验对烯效唑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

6、响进行了研究,应证了烯效唑对小麦的作用,为提高小麦抗逆性和小麦的生长发育打下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有利于在生产上更好的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同时做这个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技能,丰富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严谨学习态度的养成,并且提高了三线表制作和学术论文写作的水平。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川育20号小麦,烯效唑,均由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实验室提供。10/101.2方法选取饱满无破损的健康小麦种子若干粒,用0.1%的升汞浸种消毒10min,用自来水冲洗3~5次,将小麦种子分成四组,分别用0,10,2

7、0,40(mg/L)的烯效唑浸种处理24h,然后取4个托盘,在底层铺上吸水纸,用自来水润湿(不要有气泡)。将种子平铺在盘内,上面再铺一层吸水纸,将表面润湿并淋少许水,放于25~28℃的恒温箱中催芽3d。分别选取芽长度相近、长势均一的发芽种子60粒,栽种于2个装满琼脂的容积为250ml的烧杯中,每杯栽种30粒。放在植物生长室进行培养,常规管理,定期测定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2结果与分析2.1烯效唑对小麦形态特征的影响栽种14天后,选取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的幼苗各10根,切掉胚乳,用刻度尺测量其株高,根长,测定根数

8、和根冠比(R/T)。结果如表1和图2,图3所示:表1不同浓度S-3307对小麦幼苗形态的影响S-3307浓度(mol·L﹣1)株高(cm)根长(cm)根数(条)R/T0(CK)3.345.9211.40.483101.837.949.80.66201.9712.199.50.7552401.8310.449.10.67410/10图2不同浓度S-3307对小麦幼苗株高、根长和根数的影响图3不同浓度S-3307对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