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ID:32763542

大小:162.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15

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届石嘴山三中第四次模拟语文学科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

2、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

3、考选未中,未能得官。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这些称为制科。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

4、或兼考诗赋)。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隋代以前,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科,以科举取士代替。B.在唐代,科举进一步发展,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秀才诸科都先后成为取士科目。C.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到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D.隋唐进士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常考的只有经义,诗赋只是间或入选的兼考科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介绍了进士、明经二科的区

5、别,以及后来参考进士科成为选拔人才、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B.文章第二段举例说明何为唐人常说的“举进士”,《送孟秀才序》中的“进士”为后文提到的“前进士”。C.文章第三段唐代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后世科举中的“探花”等称谓可能与唐代有关。D.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介绍了宋代明经、进士科的发展变化,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保留进士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制举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但从考期和考试科目不固定等特点看,只能算是进士、明经等常科考试的补充。B.博学宏词科在唐代本是制举科目,后来改作吏部考选科目,宋代又在制举中恢复,可见唐宋制举也在发生演变。C.地方举送

6、,礼部考试,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科举制度得以完善,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D.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的资格、科目、内容和及第后的授官制度等在继承中变化,这应与各朝代的时代需要和人才观念有关。【答案】1.A2.B3.C【解析】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代词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B项《

7、送孟秀才序》中所称进士,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而非及第的“前进士”。3.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错。三级考试形式虽然基本具备,但考试内容、时间、内容及取中后授官的制度等还有明显区别。明清科举文中未论及,但作为文化常识,学生应有基本了解。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