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中西翻译简史

教案2中西翻译简史

ID:32764340

大小:57.7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教案2中西翻译简史_第1页
教案2中西翻译简史_第2页
教案2中西翻译简史_第3页
教案2中西翻译简史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案2中西翻译简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翻译简史ABriefHistoryofTranslationinChinaandtheWest中国翻译简史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推进,方兴未艾,景况壮观。——《翻译理论与实务从书》总序言陈福康编著的《中国译学理论史稿》把中国翻译史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个部分:古代翻译史一一起于先秦吋有关翻译的零星论述,至清干隆初年《番清说》为止。(包括东汉至宋代的佛经翻译,古代佛经翻译的三个阶段,明清的宗教、科技翻译,等等。

2、)近代翻译史一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现代翻译史一一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代翻译史一一则从建国后至今古代佛经翻译的三个阶段ThreePeriodsofAncientBuddhistScriptureTranslation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翻译主要靠直译,甚至是“死译”、“硬译”,采取口授形式,因此可信度不高。第二阶段从苻秦译场和姚秦译场开始,翻译由私译转为官译;隋朝,上林园里设置了翻经馆。支谦突破了以往的直译法,开始追求文字的典雅;道安总结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规律

3、;彦琮在其论着《辩正论》中提出了翻译要例“十条”和对译者的要求“八备”;鸠摩罗什开始提倡意译;慧远等人则对译文的风格和文体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第三阶段在唐朝主要译者多为木国人,他们除了精通佛理以外还精通梵汉两种语言,其译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加上唐朝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到顶峰,岀现了玄奘、不空、义净等著名的僧人译经家。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五不翻”的原则,并为译经者进行了十一种详细的分工。玄奘(602年一664年),唐代著名三藏法师,僧人,佛教学者、旅行家、佛经翻译家,唯识宗的创

4、始者之一。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所译佛经,多用肓译,笔法谨严,所撰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玄奘的“五种不翻”所谓“五种不翻”,指的是佛经由梵文翻译成汉文时,在五种情况下,应该采用“不翻”原则,即“音译”(transliteration)原则。这五项原则依次为:一、秘密故不翻意思是说,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例如,“阿弥陀佛”意为“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六字真言“腌嘛呢叭咪陀”意为“哦!莲花里的珠宝!”二、含多义故不翻意思是说,具有多种含义的

5、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例如,“薄伽梵”具有六种意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汉语里不存在同时包含这六种意义的对应词汇,如果采取意译,在一定的语境中只能译出其中的一个意义,而其余五种意义都会缺失,因此只能音译。三、此无故不翻意思是说,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例如,“阎浮树”乂名“胜金树”,只产于印度等地,中国没有这种树,所以采用音译。同样,“槟榔”是印尼语的音译,“葡萄”是大宛语的音译,“西瓜”是女真语的音译,“茉莉”和“昙花”是梵语咅译,等等。四、顺古故不翻意思是说,对以前已经存在

6、并广泛使用的约定俗成的音译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遵循习惯沿袭其原有的音译。例如,“阿耨菩提”,可以翻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但是,从东汉以来,历代佛经翻译家都用梵文咅译,所以玄奘认为不需采用意译,而应保持其约定俗成的音译。五、生善故不翻意思是说,有些词语用音译能令人生尊重之念,否则容易等闲视之,所以对这类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例如,“释迦牟尼”、“阿耨菩提”、“菩提萨埋”可分别被意译为“觉悟者”、“能仁”;“正遍知”;“道有情”、“大道心众生”,但音译和意译之间体现出尊卑之别。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著名的禁烟英雄林

7、则徐决心“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被誉为“组织翻译活动的先驱”。语言学家马建忠在其《拟设翻译书院议》一文中留下了一些有关翻译的论述。他提出有三类书籍急需翻译,并指出“需要择其善者译之”。此外,他在总结了当吋译文中常见的不足之后提岀了所谓“善译”的翻译标准,要求译文与原文之间“无毫发岀入于其间”。甲午战争后最著名的翻译家当首推严复,其次便是梁启超。严复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晚清时期屮国译者对国外文学名著的翻译也情有独钟,所出版的译作主要有《伊

8、索寓言》、《天方夜谭》、《鲁宾逊漂流记》、《茶花女遗事》、《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妮娜》等等。这一时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探索文学翻译理论的翻译家主要有林纾、周桂笙、徐念慈、伍光建、苏曼殊和王国维等。“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译坛又陆续涌现出一人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大家,其中有很多都是著名的文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