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常用修辞手法运用举例

七年级上常用修辞手法运用举例

ID:32770381

大小:5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5

七年级上常用修辞手法运用举例_第1页
七年级上常用修辞手法运用举例_第2页
七年级上常用修辞手法运用举例_第3页
七年级上常用修辞手法运用举例_第4页
七年级上常用修辞手法运用举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常用修辞手法运用举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上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精品复习课《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然,教材中还出现的修辞格有借代、引用、反语等。这里,我现在给大家讲解并一一举例。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

2、有喻体,拟人则没有。)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句: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A2、幸福像花儿一样。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A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例句: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3、B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B4、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C、借喻,特点:甲代乙,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例句:C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C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C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本体是巨浪喻体是翡翠,这句话还用了拟人)...C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4、C5、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欧仁·鲍狄埃《国际歌》)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C、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分三种:(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句: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

5、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E、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缩小夸张: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例句:A、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B

6、、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C、春天用母亲般温暖的怀抱把世间万物叫醒;春天用父亲般的大手扶持着万物生长;春天用少女般的笑脸让世人感受美丽;春天用儿童般的天真让我们感受心灵的呼唤。D、为了我的爸爸,为了我的妈妈,为了我的亲人,我一等要好好学习。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范仲淹《岳阳楼记》, 只对偶,不对仗。)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既对偶,又对仗。)对偶的种类:第一,正对:从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例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第二,反对:上下文的意义相反或者相对。例如:满招损,谦受益。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第三,串对:上下文意思上相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