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ID:32773610

大小:57.3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5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颐和园》新型教学设计长丰县戴集小学庞丽侠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

2、地朗读课文。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按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板书上节课的内容)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点的?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颐和园吧!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一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

3、层。线索: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3.逐层学习。(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读课文,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

4、“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句话又说明了什么?(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四、讲读、学习第一:段1•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一排排、金

5、碧辉煌。)(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五、学习课文第四段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并回答问题:(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2.教师指导学生有

6、感情地朗读。(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2)学生模仿练习。(3)指名朗读、齐读。六、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七、课后作业1•回家后,按游览的顺序,把颐和园介绍给爸爸妈妈。2•按一定的顺序,向你的朋友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颐和园》教学反思长丰县戴集小学庞丽侠《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

7、子们学习。通过教学,我虽然能够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通过课后反思,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在学习第二至第五白然段时,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喜欢哪句就认真地读哪句,并把体会在小组中交流。课文笫四、五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导游词,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的创新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样,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思路快的同学都能很快地找出喜欢的句子并在小组中得以交流。然而思路慢的同学还没来得及在小组中

8、交流,我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