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表现主义之视觉魅力

浅谈表现主义之视觉魅力

ID:32781705

大小:55.4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浅谈表现主义之视觉魅力_第1页
浅谈表现主义之视觉魅力_第2页
浅谈表现主义之视觉魅力_第3页
浅谈表现主义之视觉魅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表现主义之视觉魅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表现主义之视觉魅力摘要:表现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想与手法,由来已久。它往往不注重对客观事物的写实,而是对客观形态的变形、夸张乃至延伸到一种抽象的形象,主要强调艺术家的情感与自我感受。关键词:表现主义;视觉;精神情感;夸张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197-01表现主义的特点是不重视细节的描写,只追求强有力地表现主观精神和内心激情。在创作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临摹,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不了解表现主义的人首次接触这类作品,往

2、往会为画中有力甚至可怕的内容和形式所震动而感到不知所措,甚至会厌恶和躲避。这时一定要静心下来细细体会生命进行过程中人可能经历的痛苦与挣扎、矛盾与欢喜。表现主义艺术为了表达更加强烈的感情不得不运用夸张变形,我们应当为这一点感激艺术,因为它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宣泄、表达、沟通和理解内心世界的窗口。凡•高出身于荷兰资深画商家族,直到27岁才潜心于绘画。他喜欢那些带有深厚生活情感的农民作品,像米勒的《播种者》等。但他在艺术上的成熟时期是客居巴黎时才开始的,在那里,他接触了许多印像派画家,受其影响,凡・高的调色板开始明亮起来。凡•高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划出最辉煌的轨迹。他表达情感的方式远远

3、超过了当时普通人所能理解的程度,笔法是条状、散涂的,往往一笔涂上去就是厚厚的颜色,笔触与笔触之间不加融合,而且色相鲜明。他钟爱东方的平面装饰效果,常常提到日本浮世绘版画。在他的画中凡•高都加强了自己主观精神的表现,依照自己的性格和要求发生了轻微而有力的扭曲和变形,和他的色彩感觉一起构成自己的世界。爱德华•蒙克是北欧挪威闻名世界的第一位大画家,蒙克一生多灾多难,孩童时代几乎一直生活在死亡与病痛的恐惧和忧伤之中,青年时代的蒙克就表现出卓越的绘画天赋,后来他游历欧洲大陆,受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的影响,并最终结合北欧民族特性融汇成自己具有开创性的表现主义画风。蒙克在他的艺术中抓住了时代的特征,不过他通过

4、发掘自我、感受自我来发现整个社会的刺痛之处的。他的作品有非常独特的视觉魅力,被强调的轮廓线和夸张变形的形象,使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隔膜感和精神危机跃然眼前。以上两位艺术家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先驱,还有许多19世纪末表现主义先驱的代表画家,他们都是通过一些情爱的和悲剧性的题材表现出自己的主观主义,他们使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达自我,颜色使用上非常大胆,意在来传递画中的精神情感和强烈的气氛。20世纪初,出现了比较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结社,蓝色骑士组织和桥社。蓝色骑士的领导人瓦西里•康定斯基认为仅用颜色和形状就可以传达艺术家的感觉和情绪,由此他跃入了抽象主义的范畴。而桥社画派成员基尔希纳、郝克尔和罗特路夫

5、于1905至1911年间在德国德累斯顿创造的一种新型德国艺术。野兽派画家曾给他们一些绘画形式上的启示,但他们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探索思想和独自的内在想象去塑造新型的艺术形式。他们寻求的美不在物体的表面而是在其深层。绘画在这个时候成为智者的游戏,在布面上展开的线条与色彩,因为摆脱了对造型的依附,而变得自由与放任,它的意义是在绘制图画时,画家在此时即兴式的感触与行为,事实上实现了表现主义对于绘画的解释与探索。由于基尔希纳等人没有学院训练出的刻板美术规则,他们非常自然地进入了一个纯表现的创作状态。基尔希纳和他的战友们作品非常接近,那就是强烈、直接、不加掩饰地表达对现存文化的批判。他们的作品中总是存在一

6、种危机,尤其在描绘城市时。为了加深造型的变形效果,基尔希纳和郝克尔用深色的僵硬的线条勾勒形体边缘,获得了一种粗糙率真的效果。由于画面形式的完美全从属于精神的传递,而他们传递的精神又更像是一种苦难和思索中的启示,所以简约和意到为止便成了作品完整与否的新标准。按照这种标准画出来的画,可能只是寥寥数笔,也可能还裸露着粗粗的画布和底色。直觉,抓住直觉把它倾泻出来。表现主义画家正是这种直觉的把握和毫不掩饰的外露。他们就像中国文人画家一样,凭直觉和文化意识去感受与表现人和环境的存在及意义。表现主义的其他名家还有诺尔德、柯柯西卡和席勒等。表现主义绘画让我们重新认识感觉,艺术家创作性的天赋在所有沟通方式中是最

7、具特色的,每个人的天赋都是极大不同的。它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真正喜欢艺术的人,不仅喜欢那些让你愉悦的东西,也能喜欢那些不会讨好人的感官却能打动人心灵的艺术,其实当表现主义的绘画真的打动了你的心灵,你的眼睛必将神奇地把这些粗野的笔触与色彩看成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