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和对策

浅议我国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和对策

ID:32782734

大小:55.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浅议我国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和对策_第1页
浅议我国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和对策_第2页
浅议我国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和对策_第3页
浅议我国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和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我国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我国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和对策[摘要]司法具有公信力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司法权力(司法机关)的一种认知和态度,是对司法权力(司法机关)及其实施过程或结果的信任和尊重。当前我国民众对司法的公信力普遍不足,文章拟结合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的问题分别从司法与公众两个角度分析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关键词]司法公信力缺失;应对司法公信力现状的对策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120-01一、司法公信力缺失现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各种经济纠纷日益增多。同时随着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2、,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日渐增强,这都是中国法治社会进程中令人高兴的进步。但是近几年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上访事件特别是群体访事件频发,政府威信包括法院司法公信力的降低,给我们法院审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提出了挑战,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是人民群众经常通过上访的渠道去解决问题现在国家非常重视信访问题,把信访工作做为政府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这也是对政府一把手的任用和考核的重要依据,所以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老百姓都不愿意走正常法律途径去解决纠纷,都认为上访后领导重视,解决的快、效果好。当事人一旦不服判决,甚至在刚开始

3、诉讼或审判过程中,就通过找关系、找市委领导、越级上访等非正当的渠道来解决本应该由法院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的问题,上访事件频频发生。(二)是困扰法院工作的执行难问题,也影响了司法公信力当事人常常出现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这使得社会上对于打官司没有安全感,因为官司的输赢并不能最终保证自己的利益能够得到最终的保护,法院的判决书常常是一纸空文。二、提高我国司法公信力的对策要在我国达到法治状态,法院在社会生活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让老百姓真正的相信法律,相信法院的判决,一切的社会纠纷都置于法律的控制之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各方面的配套制度的改革发展,它更需要社会政治、经济、文

4、化的全面发展。现在仅就影响我国司法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做出几点建议。(-)推进司法公开、增强司法公信力加强司法公开,是增强司法公信力的必然条件。法院要进一步加强案件管辖规范建设、加强案件审判规范建设、加强执行规范化建设、加强法官行为规范建设,全面提升司法形象。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渠道与方式、落实司法公开各项规定、建立健全司法公开保障机制,增强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如在网上公开裁判文书,直播庭审过程、积极开展群体满意窗口建设等,公开代表自信,公开才能提高公信力。(二)维护司法公正、没有公正就没有公信力司法公正和司法的公信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司法公正就没有公信力,没有司法公信力也就谈不

5、上司法公正。只有法院的裁判公正了,老百姓对司法公信力的信任度才能够提升。(三)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尊崇度一是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树立法官对职业的自豪感和尊崇感。对法官职业的保障制度应逐步落实到位,在精神上、物质上应给予全方位保障。法官群体应是一个廉洁、公正和可亲、可敬、可信的群体,一定程度上说,人民群众对法官的尊崇度直接影响其对裁判结果的尊崇度。二是以质量和效率为核心大力提高法院队伍总体素质。法官的主要任务是要公正高效地审理好所承办案件,将法律的公正体现在裁判结果中,让更多的人通过裁判结果尊重社会公平正义。法官的素质是保证这一结果的

6、前提,因此,必须将法官专业素养的培训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四)推进法院信息化进程,探索审判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以管理促公正与效率一是科学划分审判权与审判事务管理权,实现政务与审务分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法官负责制,并保障法官行使职权与其责任相统一的权限。二是积极推进“网上办案”,将其作为优化审判管理的重要路径。三是利用电子信息提供的便利,及时了解审判和执行工作,总结经验,加强调研,积极宣传好的做法、经验和好人好事,提升法院的整体形象。三是加强法院硬件设施和物质保障,以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