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论文)浅谈识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学科论文)浅谈识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ID:32783336

大小:55.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学科论文)浅谈识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_第1页
(学科论文)浅谈识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_第2页
(学科论文)浅谈识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学科论文)浅谈识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识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单位:万庾白铺中学姓名:张跃慧联系电话:13575016360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与人的发展关系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新课程标准》着眼于识字改革,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科学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的能力,还识字教学于精彩。这里,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认识和做法。一、教学生在自学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在学生学习了基木

2、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部首偏旁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牛字的读音,接着我就门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几个牛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对比”“基木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如学习“玉”字时,有的说“国”字去掉一个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学“园”的时候,有的说“元”的外框加一个“口”就是“园”了,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乂如学

3、习“狠、恨”时学生把它们与“跟、很、根”等对比联系偏旁部首来记忆,这样学生就能很快记住了生字。二、让学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要釆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牛兴趣,使他们在边玩边学中促进思维灵活,有创造性的发展。这里介绍我经常采用的几种趣味识字方法。1、编口决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了“编口决”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牛字,比如“明”:太阳和月亮手牵手;“树”,林子里有树木对对齐;“朋”:两个月亮交朋友;“念”:今天用心念书。2、排对组字老师把一个或儿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

4、乱,发给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讲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的字,读后组词说一句话,抢得多的奖一面小红旗。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的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成一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写笔画,“一个人张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木),原来他在发呆。”5、猜字谜记字形老师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岀字形,也可以和学生

5、一边编字谜。如“照”“一个日本人,手里拿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等。三、阅读课外书识字一年级新生入学5-7周后,便可掌握汉字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我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时,为获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采取了“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优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复述故事大意;中等生先读生字,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稍差的学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面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

6、,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R积刀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成长。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汉语是母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延伸的好办法。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妈带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也一定不少;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比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

7、”牛奶、“立白”洗洁精……当学生能止确地认读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斥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诚然,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与创造带来的欢兀,使“苦学”变为“乐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励他们的创新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