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

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

ID:32784019

大小:57.4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5

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_第1页
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_第2页
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_第3页
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_第4页
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物理教案一惯性、惯性现象##物理教案一惯性、惯性现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2.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通过惯性应用与防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出发,给出惯性的概念(注意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然后从生活经验的角度,提供一些惯性现象来说明无论运动的物体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既帮助学生认识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对

2、交通事故的分析,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惯性现象的危害,还提高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最后通过“想想议议”的讨论,可使学生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教法建议1.要重视实验教学,突出现象教学惯性现象很多,由于实验的特点是比较简单,可操作性强,所以有些实验可采用并进式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可活跃气氛,提高兴趣,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的能力。如让学生用自己的钥匙和一张纸条在课桌边上动手做惯性实验。有些演示实验,可让学生登台表演。2.通过教学训练物理语言和表达能力。可以惯性小车演示实验为例,让学生解释木块往后倒和往前倒的原因,训练如何运用知识解释问题。惯性现象的分析可

3、参考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物体的哪两个不同部分。(2)弄清楚研究的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运动还是静止)(3)什么原因是物体或同一物体的某一部分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还可参考典型例题示例中的部分内容)1.易岀现的错误想法如下,要注意纠正。(1)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2)惯性是力,即惯性力(3)不受力有惯性,受力无惯性(4)静止有惯性,运动无惯性2.可补充的惯性实验(可当堂演示,也可制作成录像片)(1)如图9-2-1所示,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

4、一鸡蛋。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鸡蛋竖直落入杯中,并没有沿水平方向运动。表明原来处于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此实验比较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宜作为引入课的实验。(2)小车上的圆柱体(3)烟圈实验演示气体的惯性(4)车上投篮实验演示运动物体的惯性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1.解释惯性现象2.任何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教学难点:惯性大小与运动快慢无关教具:装有水的杯子、硬纸板、鸡蛋、纸条、木尺、棋子、录像、电视教学过程(www.3edu.net):—、实验新课方法1:用新奇实验引起学生兴趣1•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鸡蛋

5、竖直落入杯中,并没有沿水平方向运动。结论: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2.(如图9-2-3)匀速运动的电动车上面小球落下,恰好进入下面的球篮。()结论: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运动状态的性质。方法2:用学生可操作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指导学生自己完成撤纸条的实验,打棋子实验(此实验可由学生参与演示)。结论: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惯性。方法1: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讨论分析理解惯性的概念和惯性定律的内涵。在用方法2中的问题检验其理解情况。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可引导:用“惰性”比喻“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

6、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只要不受外界力的作用,就能很明显的表示出它的“惰性”;如果受到力的作用,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只不过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它的“惰性”,但它的“惰性”仍不会改变。即:惯性与是否受力无关。方法2:由于惯性是个比较抽象,难理解的概念,一般可通过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惯性保持的是原来的运动状态(速度)。例:下列各问中的物体的惯性如何体现?1)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体现在保持静止)2)正在以10m/s速度运动的汽车?(体现在保持10m/s速度匀速运动)3)一个正在加速的汽车,某时刻的速度是5m/so(虽然车做加速运动,此时的惯性体现在保持5m/s的

7、速度,只不过后来没保持住。)2.惯性现象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小实验或录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观察惯性现象,实验选择要注意具有代表性。烟圈实验简介洒水枪,水离开枪后还能继续向前是由于水具有惯性,(下落是由于受重力改变了运动状态)。由上面实验分析得出:“固、液、气”切物体都有惯性“静止、运动”一-任何情况都有惯性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3.惯性现象的分析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惯性小车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木块为什么向后倒和向前倒。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做车时惯性的表现,安全带的作用?通过上面的分析引导学生简单总结分析惯性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