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学习数学兴趣的老师

生活是学习数学兴趣的老师

ID:32784199

大小:57.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5

生活是学习数学兴趣的老师_第1页
生活是学习数学兴趣的老师_第2页
生活是学习数学兴趣的老师_第3页
生活是学习数学兴趣的老师_第4页
生活是学习数学兴趣的老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是学习数学兴趣的老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活是学习数学兴趣的老师——搞好数学兴趣教育◊张伟(宜宾县李场镇大塔小学宜宾644609)【摘要“牛活是学习数学兴趣的老师”,激发学牛学习数学的兴趣意识,培养学牛的数学兴趣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兴趣意识是指学牛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意识到一些抽象、空洞、繁琐的数学问题时产生的一种要学、想学、求知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自然思考,不断提出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因此,激发学牛的兴趣意识是培养学牛认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意识,进而提高学牛

2、要学和想学数学的能力呢?【关键词】:牛活兴趣想学自主学习张文俊教授在《数学欣赏》一书中指出:数学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工具”还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思维”;也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更不仅仅是一些知识,还是一种素质,即“数学素质”,数学的多样化让很多学牛谈而变色。我个人认为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逻辑推理的严谨(密)性、知识的连续性、应用的广泛性,造成在对数学学习上就需要付出艰辛,很多学牛随着不能掌握或掌握不清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多的积累,逐渐产牛冷漠,再慢慢地发展为厌倦数学学习。《四川教育导报

3、》曾刊载过一篇关于学生对学习数学态度的数据调查报告,反映我省不同层次的2000名学牛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其中不喜欢数学的学生竞占47%!这一惊人的数据给我们以怎样的警示?我们身边的学生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学习数学?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牛牛的牛活情境,将“牛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牛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有兴趣地

4、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结合多年来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我体会道: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一、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直接利用原型进行教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人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吋,如果

5、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收集的营养餐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下课铃响了都没人听到。这堂课也让我体会到数学课不是必须在教室里完成,任何能达到教学任务的手段都可采用。又如在教学“统

6、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吋,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而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位置与方向”吋,我先让学生确定出教学楼、食堂、厕所、校门各自的方向,再让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在教学楼的哪个方向、在图上应该怎样画等,本来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学习的难点,但学生却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冋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

7、的脑海中。二、寻找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数学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如我在教学“平均分”吋,先从兜里拿岀10颗一样的糖,然后叫一位同学把它分给5位同学,且

8、得糖的同学无意见。很快,分糖的同学就把10颗糖2颗2颗地分给了5位同学。最后引出:人分物品,分的一样多。这就叫“平均分”。由于学生对分糖比较熟悉,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又如在教学“循环小数”的导入中,我指着讲台问学生:“如果让你从讲台的左边走到右边,到了右边又走回左边,这样不断地走下去,你能走完吗?”学生都哈哈大笑:“怎么可能走完!”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