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教案

穿井得一人教案

ID:32785322

大小:55.9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穿井得一人教案_第1页
穿井得一人教案_第2页
穿井得一人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穿井得一人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穿井得一人敦案引导语:穿井得一人教案怎么写?下而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穿井得一人教案范文,欢迎阅读!穿井得一人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2•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3.联系生活,防微杜渐。教学重难点解读文木,理解寓言内涵。教学准备文本准备:《苏东坡传》、《弟子规》。课件准备:PPTo资料准备:借助网络、小写作。教学时数:1课吋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解题入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

2、,知未的,勿轻传。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吕不韦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诵读,释义(1)分角色朗读:叙述、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2)朗读者说说三句的意思:丁氏:吾穿井得一人。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真相:得一人Z使,非得一人于井屮也。(3)再朗读(二)抓起因,明晓文脉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他们家为什幺挖井?溉汲、居。(三)小结:丁家打了一口井,不必像以前那样专门有一个人去打水了,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三、依文解言,判断案情(-)合作探究:小组探究:宋国的国

3、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讨论后,请同学上黑板写出结论1.学生板书:丁氏:真相:闻而传之者:宋君:2.教师总结:①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知错能改。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依文解言:哪些关键词能体现他们的责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Z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4、国人道Z,闻Z于宋君。宋君令人问Z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重点词:告、闻而道、对、国、使。(三)学生提出其他疑难,师生合作解答。四、联系生活,防微杜渐1.激发引导:有人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世界了。现代环境下,利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说说你听的传闻,最后证实是谣言。学生能说出一两个即可!3.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除“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不轻信肓

5、从,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绝对正确!智者不会轻信传言,更不会传播谣言。但是,天下智者何其少!如果寄希望于智者,那是无济于事的。辟谣的重要法宝,是让事实说话!五、巩I古I训练,布置作业。(-)课堂训练一词多义:有闻而传Z者求闻Z若此闻Z于宋君古今异义:国人道之常见易错:宋君令人问诸丁氏(-)布置作业:以“谣言”为写作内容,学写一篇寓言,或写一篇记叙文。六、板书设计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①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

6、。知错能改。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谣言止于智者七、教学反思:在起始年级重视习惯的培养,包括使用字典、课前经典诵读等。整节课设计力求新颖、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在整体感知环节切入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大意有整体了解;注重寓言的教育功能,教人向善,引导正确价值观。抓住小组合作,用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课堂互动!遗憾很多,有两条格外值得记取:过于重视文意和与现代牛活的链接,依靠文意梳理,

7、文言词汇未得到有效落实。写的环节,没能充分完成,延仲拓展部分应当删去,留下时间开展写作训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