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探讨

ct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探讨

ID:32797916

大小:5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ct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探讨_第1页
ct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探讨_第2页
ct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探讨_第3页
ct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ct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T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探讨卢开池(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放射科537400)【中图分类号1R72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672-5085(2013)02-0090-02【摘要】目的探讨CT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扫描检查技术检测63例临床诊断新生儿HIECT表现。结果岀牛后48h内HIE新生儿脑CT图像均有变化,以中重度HIE明显。并对HIE新生儿在CT表现进行分度:轻度HIE15例(28%);中度HIE20例(38%);重度HIE18例(34%)063例HIE患儿中

2、,CT诊断为HIE的有53例,诊断符合率84.1%。结论应用CT扫描检测新生儿HIE的CT图像变化,可以给临床准确提供HIE病变部位和范围,确定是否合并颅内出血类型,对临床HI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CT扫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目前仍然是新牛儿死亡及造成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⑴木文应用CT扫描技术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牛儿的颅脑CT图像变化,探讨CT扫描在新牛儿HIE中的应用价值。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对北流市人民

3、医院新生儿科2008年1月至20□年12月收治的孕37-42周出生的结合临床有宫内窘迫史、窒息史,临床表现紫纟甘、呼吸困难、易激惹、烦躁、抽搐、肌张力减低、牛理反射减弱或消失,根据中华医学会?新牛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2]临床诊断HIE的新牛儿63例,平均胎龄(38.65±1.35)周,男33例,女30例。其中轻度HIE18例,平均胎龄(38.79±1.44),Apgar评分5~8分;中度HIE24例,平均胎龄(38.87±1.39)周,Apgar评分3—5分;全部患儿于生后48h内行

4、颅脑CT扫描检查,1.2仪器和方法:应用GEProSpeedAi螺旋扫描全身CT机,在患儿熟唾情况下进行检查,对于哭闹患儿临床给予口服水合氯醛,每公斤体重50〜75mg(总剂量不得超过2g),于扫描前20分钟口服。头颅CT平扫,层厚7mm>层距7mmo最早做CT扫描的在出生后15分钟,最迟为2天,平均为18小吋。1.3诊断标准:根据1996年全国新生儿会议分度标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为三度。轻度:表现为脑白质内密度减低灶分布于2个脑叶内,呈现为小片状及枫叶状局限灶,CT值≤18HU,灰白质分界清楚,最常见于双侧额叶,其次

5、为枕叶,无占位效应。中度:表现为脑白质内低密度灶分布于2个脑叶以上,甚至达5・7个脑叶,呈花瓣状、蘑菇状局限灶,CT值为15-22HU,灰白质分界部分区域不清,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位于大脑纵裂,小脑上池和枕大池,表现为片状高密度影。重度:表现为脑实质呈广泛弥漫性的密度减低,CT值≤12HU,灰白质分界消失,其至呈反转征,即基底节、丘脑、小脑密度相对增高,脑室、脑池系统受压变窄。合并脑室内出血[3]。2结果在临床诊断为HIE的63例被检查者中,CT诊断为HIE的有53例,诊断符合率84.1%,其中病变部位病灶发生于多个脑叶4

6、3例(80%),其额叶与顶叶发生率几乎无明显差别,病灶局限于后枕叶的有1例。病变形态与边缘病灶均为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边界不清。诊断轻度HIE15例(28%),表现为脑实质内散在、局限低密度灶,大多累积在额顶叶;低密度区超过2个脑叶,伴有灰白质界限模糊;重度HIE18例(34%)弥漫性低密度区分布多个脑叶,灰白质界限消失。诊断HIE53例病例中,片状低密度影CT值范围在7-18HU之间,其中CT值小于或等于15Hu的28例,CT值大于15Hu的16例,CT值接近18Hu的9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15例,合并颅内岀血的有2例。3

7、讨论CT用于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始于1978年,主要可用于明确病变的范围、程度及部位。HIE在病理中主要表现为脑水肿、脑组织坏死以及颅内出血。在窒息后24・48小时内可以发生严重的弥漫性脑水肿⑷。CT主要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内出现密度减低灶,其CT值≤18H。病灶最易发生在大脑前、中、后动脉未端交界区[5]。并可根据CT表现进行分度:轻度表现为散在、局灶性低密度影分布两个脑叶;中度表现为低密度影超过两个脑叶,白质与灰质的对比模糊;重度表现为大脑半球弥漫性低密度影,白质与灰质界限消失,侧脑室变窄。有文献提出临

8、床分度与CT低密度改变有一定的关系[6]。本组轻度HIE15例,占28%,表现为脑实质内散在、局限低密度灶,大多累积在额顶叶。中度HIE20例,占38%,表现脑实质内多发性低密度灶,病变范围超过两个脑叶,灰白质界线模糊,部分脑沟消失,合并蛛网膜下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