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ID:32801413

大小:56.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浅谈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兴化市周庄高级中学,江苏兴化225711)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132-01莎士比亚说过“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也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的确,有比较才能鉴别,才能分清事物的是非、优劣、高下、异同。有比较才能增加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认识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在获取成效时事半功倍。比较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探究,总结规律。它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

2、”的学习方式,合乎新课程提出的“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话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的要求。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被广泛地运用。那么,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充分利用这种阅读方法,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牛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牛素质的全面发展呢?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自主研读、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激发起学牛的学习兴趣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牛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

3、用新鲜多样的比较阅读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新鲜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产生一种学习的愉悦,最终发牛兴趣,形成动力。在这里举出几种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1•不同的作品之间比较。如讲闻一多的《发现》时可与《忆菊》进行比较,死水中写“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表达出作者的失望痛苦,《忆菊》中却是“未放,将放,半放,盛放的菊花。”所体现的美好赞美,赞美也好批评、揭露也好都是表达对祖国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激起学生比较探究的欲望。2•语段改写与原文比较。如在《十八岁和其他》一文中,将“我不想向你说教,只是希望你不要想得太复杂

4、太现实。青春是可爱的,希望你保持纯真,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人生就会满足、快乐”改成“你不要想的太复杂太现实,要保持纯真,有一颗赤子之心”,让学生一下就能在与原文的比较中了解作者委婉亲切的语风,使学习变得轻松活泼起来,从而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当然,这里也可以把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与课文进行比较,学生有了真切的写作经历与感悟后,让他们表达自己与作家不同的见解与方法,这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3.经典之作与流行通俗作品比较。流行与通俗的作品往往深受学生的喜爱,引用这些,一方面可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比较出经典与流行通俗的同异、高下,从而提升学生的鉴

5、赏品味。如讲小说吋可引用金庸的小说创作技巧、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讲诗歌吋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等。在教授“祖国土”这一专题吋引用刘德华的《中国人》与周杰伦《青花瓷》,将现代流行元素中的爱国之情、写作技巧与课文比较。4.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比较。艺术是相通,许多技巧在不同的艺术领域里有相同的表达效果,如绘画作品中的留白,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被用到,在教学中可举国画《虾》等来更好地表现此种艺术技巧的效果,以此带来更为直观形象的表现,从而吸引学生。当然,我们还可以采用奖励、小组交流等辅助手段来激发兴趣,这些方法在其他学习方法中也常被使用,这里就不再多言了。二、指导学生掌

6、握比较阅读的基本步骤,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1•明确比较的对象。就是说要知道比较什么。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是比较作品主题,是比较作品的形象方法,还是比较作品的艺术技巧,总之,要把所比较的问题,放到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乱比。2•解释比较的内容。就是对所比较的主题、形象、技巧等进行分析,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效果意义等。3.作出比较的结论。就是对比较对象的材料、情节等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从而作出结论。这样,从明确比较的对象、到解释比较的内容、最后作出比较的结论,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比较研究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比较阅读的时候,要确定事物之间的可比

7、性,明确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有某些本质上的而不是表面上的共性,如果不是同一范畴、同一标准的材料,则不能比较。同吋注意比较对象的广泛性。因为客观事物的条件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有的是主要的,决定事物性质的,有的是次要的,不决定事物性质的,并且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和其他事物密切联系的。此外注意既要比较事物的现象,更要比较事物的本质。因为事物之间不仅有现象的异同,而且存在着本质上的异同。三、教学过程中关注多种方法结合1.比较法与其它学习阅读法结合起来。阅读教学应以分析为前提,以比较为关键。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对课文的分析中,对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可适

8、当予以启示,作出简单的概括;对不易把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