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教育模式几点思索

多模态教育模式几点思索

ID:32806819

大小:54.2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多模态教育模式几点思索_第1页
多模态教育模式几点思索_第2页
多模态教育模式几点思索_第3页
多模态教育模式几点思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模态教育模式几点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模态教育模式几点思索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教学的开展,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教育从单一的模式逐渐走向多模态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现实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比如: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努力实行多模态教育,如何在信息化教学中实行多模态互动,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行多模态教学成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模态教育是一种互动方式,在信息化教学中,不仅存在着教学主体之间的多模态互动,教学主客体之间也会产生多模态互动,还有学生与问题情境的互动,教师与网络环境的互动等。如何让这

2、些互动交流起来,促进教学过程的发展?这是教育人值得思考的问题。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打破多模态教学的局限性教育环境决定了多模态教育的发展。据了解,信息化教学在市区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应用较广泛,而相对较偏远的乡村中小学因基础设施不完备和家庭网络硬件的缺乏,构建网络平台,实施信息化教学有时只是“纸上谈兵”。在教育环境和教育基础建设有城乡差异的情况下,教育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条件的学区,教师应借助网络平台,创建网络课程,管理教学资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体验、经历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硬件匮乏的学区,对教师的要求更髙一

3、些,教师在传统教学、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要合理利用学校网络这一教学终端,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全程参与多模态教学的互动,体验这种双边的传播与反馈。外在条件是客观的,教育作为一种主观的活动,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打破多模态教学的局限性,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理性互动,模式互补,确保多模态教学的实效性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模式可谓是花样百出、日新月异。传统课堂中,教师主导的“满堂灌”缺乏互动;课改中,探究课堂的'‘满堂问”,虽然有了以生为本的互动,但这种互动也有演绎为“满堂闹”的趋势。互动需要理性,只有理

4、性的互动才能让课堂学习更深入,才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多模态教育的实施,同样需要理性。众所周知,在多模态教育模式中的师生角色可以交互,教师应多模态地教,学生需要多模态地学,师生合作进行多模态评估。但实践中有很多顾此失彼课堂,关注互动的同时,缺失了课堂的时效性。在一次听课活动中,笔者发现课堂上板书几乎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眼花缭乱的多媒体展示,黑板上空空如也,一个字也没有。难道使用多媒体课件就不需要板书了?毋庸置疑,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如对文章内容的补充、字词的归纳等,省去教师书写的时间,且音像等多模态的运用既有利于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将一些抽象的不易描述的内容转变成直观的画面,从而深入浅出,化深奥为浅显。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多媒体可以代替板书。这样的课堂缺失了课堂的时效性,是教育模式单一化的表现,有悖于多模态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出大量知识信息,展示丰富多彩的画面,但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需要以板书形式呈现。根据师生的互动情况,教师边讲解边板书,板书的过程,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这会激发更多的思维火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历、经验,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每个人都会探出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把这些“发现”板书出来,

6、其他人也就有了“意外的发现”。如此多模态、智慧共享的课堂,学生既享受了学习的乐趣,又轻松地掌握了知识,真实体现出课堂时效性。家校沟通,合作监管,避开多模态教育模式的误区多模态教育模式下,学校构建了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接触到网络,放学回家后,为完成学习任务和管理学习资源也会接触网络。提到网络,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有抵触心理:首先网络上的不雅内容太多,一不小心就弹出一个“好”东西,容易引起自控能力差的懵懂少年思维的骚动;其次,不少孩子借网络学习的机会,沉迷网游、难以自拔;再就是,接触网络久了,孩子容易形成懒散心理,即

7、使是需要手工完成的作业,也会在百度上通过简单的“复制”与“粘贴”来完成。这些多模态教育模式下网络学习的误区,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强沟通,共同监管,如安装相应的过滤软件、指导孩子提高对网络学习的认识、监督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等,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切实避开孩子坠入网络诱惑的误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多模态教育模式和其他教育模式一样,都可谓一把“双刃剑”,如何把握是一种艺术。把握得当,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反之不仅会误导孩子、妨碍了教育,甚至有害于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