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精

东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精

ID:32810582

大小:2.31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5

东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精_第1页
东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精_第2页
东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精_第3页
东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精_第4页
东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精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高三历史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B.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D.奖励耕织政策的实行2.下面是对我国古代重大水利工程的赞誉之词,按工程修建的先后排序是①“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②“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2、因命曰郑国渠”③“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④“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A.①③④②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3.986年,宋太宗派兵伐辽,“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该材料能够说明的是,当时A.枢密院掌管军政B.宰相基本不参与政事C.枢密院拥有统兵权D.北宋为征辽始设枢密院4.《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B.儒学在政治上确立统治地位C.儒家思想吸

3、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D.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12/125.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有交子瓦肆说书图货郎图清明上河图①商品经济发展②文学艺术的世俗化③市民生活丰富④市坊制度的完善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向。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A.农业生产的衰落B.自然经济的瓦解C.农业经济的商品化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7.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下列言论符

4、合这一思想的是A.“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各从所好,各骋所长”D.“人伦者,天理也”8.中英《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清朝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B.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9.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挽救民族

5、危机需要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D.“伸民权”“设议院”10.近代有人在谈到某一企业时说“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注: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该企业是A.福州船政局B.轮船招商局C.江南制造总局D.开平煤矿12/1211.1911年10月13日《申报》载:“余昨日方评□□革命党之泄事失机,而昨晚得□□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该报道中的□□应是A.南京B.广州C.武昌D.南昌12.中国近代“民主诉求的重心,已从国体、政体等具体政治建制层面,转向民主政治

6、内在精神的探讨。”这种转向始于A.“开眼看世界”的思潮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3“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此段文字引自一份宣言,其发表的时代是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国共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4.下列是中国共产党两个时期的根据地分布示意图,这两个时期相比较,中国革命发生的变化有①革命中心的迁移②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变化③斗争手段的改变④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A.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②③④12/1215·右图是

7、抗日战争某一战役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A.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B.赢得了太原会战的胜利C.是中国战场由守转攻的转折点D.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一次大规模战役16.毛泽东说:“有些同志问,为什么要让出八个解放区?……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利益。在不损害人民的基本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取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民主。”这段话的背景是A.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B.1937年,共产党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D.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17.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

8、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要是因为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