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崂山太清宫圣旨石刻研究载《青岛大师范学院学报》期

元初崂山太清宫圣旨石刻研究载《青岛大师范学院学报》期

ID:32814133

大小:3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6

元初崂山太清宫圣旨石刻研究载《青岛大师范学院学报》期_第1页
元初崂山太清宫圣旨石刻研究载《青岛大师范学院学报》期_第2页
元初崂山太清宫圣旨石刻研究载《青岛大师范学院学报》期_第3页
元初崂山太清宫圣旨石刻研究载《青岛大师范学院学报》期_第4页
元初崂山太清宫圣旨石刻研究载《青岛大师范学院学报》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元初崂山太清宫圣旨石刻研究载《青岛大师范学院学报》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元初崂山太清宫圣旨石刻研究刘明(江苏常熟215500)王铭(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档案系教授,江苏苏州,215021)摘要通过疏考太清宫的元代石刻《圣旨》,分析其将注释、限定性用语夹述于正文文句中的特定语法结构语式;考析元代公文中抬写的运用和缺陷,以及三类六等抬头规则的演变源流;研究“圣旨”文种的本源、确立过程与原因、特定用途及其消亡。关键词元代特定语法结构语式抬头制度圣旨文种确立青岛崂山太清宫有元太祖铁木真《免丘处机门下出家人等差发税赋圣旨》的石刻,保留了元初公文和档案文件的原格

2、式。《文物》杂志1986年第5期曾著录该文拓片(说明:原文竖写,现改为横排并加标点)。本文试就其文字加以疏通;并考析该圣旨中的特定用语和抬头制度;研究“圣旨”文种的演化轨迹、确立原因、具体应用。一、太清宫元太祖《圣旨》刻文疏译钦差近侍刘仲禄奉成吉思皇帝圣旨道于诸处官员每:丘神仙应有底修行底院舍等,系逐日念诵经文,告天底人每,与皇帝祝寿万万岁者。所据大小差发税赋,都休教著者。据丘神仙底应系出家门人等随处院舍都教免了差发税赋者。其外诈推出家、影占差发的人每,告到官司,治罪断按。主者奉到,如此不得违错。须

3、至给付照用。右付神仙门下收执。照使所据神仙应系出家门下精严住持院子底人等并免差发税赋。准此。御癸未羊儿年三月日宝为便于理解,兹就原文中的词汇略加疏通,再作今译和分析。其一,文字注疏。成吉思皇帝:即成吉思汗(1162~1227),姓孛儿只斤,名铁木真。他统一北方草原,建立蒙古汗国,制定军事、政治、法律制度。并代表贵族利益大力对外扩张,吞金灭夏,拓地至西亚、南俄。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太祖。近侍:指太监。刘仲禄:人名。丘神仙:道教用来称谓得道后能“超脱生死”变幻莫测的人,该文指丘处机。丘处机(114

4、8~1227),字通密,元代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十九岁出家,拜王重阳为师。后潜修于龙门山,道号“长春子”,是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为示敬重,成吉思汗尊称其为“丘神仙”而不名。———————————作者简介:刘明(1954—),男,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王铭(1951—),男,苏州大学档案系教授,硕士生导师。7/7与皇帝祝寿万万岁者:成吉思汗曾发豪语,欲将整个世界变为蒙古人的牧场。因慕长生,期以克成武功。闻道家练气能致长生不老,故与丘处机往来通信三次。为了奉劝成吉思汗减少杀戳,

5、丘处机亲携弟子李志常等十八人经昆仑赴雪山与成吉思汗相见。随行弟子撰有《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备记途中经历。会见中,丘处机进以“恬淡无为”的道家修炼之旨,谓可收却病延年之效。该《圣旨》即张本与此,曲称为“祝寿万万岁者”。门下:弟子。住持:久住护持。原为佛教名词。唐以后道教亦采用此称谓。差发:徭役征发。著:附着。指登录、列入赋役簿籍。休教著者:令不要登入。实指免除其差役、赋税义务。诈推:假冒。影占:伪托。断按:断然照罪处置,决不宽宥。照:免差发税赋的凭证。准此:以此为凭、遵此执行。癸未羊儿年:即公元12

6、23年,农历以癸未年为羊年。其二,译文。钦差近侍刘仲禄奉成吉思皇帝圣旨向各地官员们宣布:丘神仙一应所有的修行院舍等,是每日吟诵经文,劝诫天下人民,并为皇帝祈祷万寿无疆的场所。所有依律本应承担的各种徭役及赋税,地方官府一律不要教他们承担,不得列入征发簿册。凡查实确属丘神仙的(应限于是出家的)门人弟子等拥有的各地道观,都让地方官免去徭役赋税。除此之外,用欺诈手段、以出家为幌子而冒免差发的人们,一旦被告发到官府,断然治罪,决不宽宥。主管部门承奉圣旨后,必须按照上述规定执行,不得有违;同时必须对各地道观发

7、给执照,作为免除差发税赋的凭证。上文交付神仙门下收领保管。执此凭照可使前述丘神仙的(应该是出家的)门下(常年住在道观中精研教义、严格修持的)各色人等,都免除差役赋税。准此。其三,元代圣旨用语特色考。带有严重的口语色彩,是元代《圣旨》的一大特色。试例释如下:(1)“每”,同于“们”。例如,“官员每”、“天底人每”。(2)“道于”,宣讲给。(3)“系……者”,是……场所。(4)“告”,劝告。(5)底:的。(6)“所据”,所有。元《圣旨》中的白话文往往疙疙瘩瘩、似通非通,究其原因不外乎三方面:(1

8、)力求通俗,以扩大在民间的影响。(2)作为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特别是民间口语)掌握欠精确。(3)汉语言演化的特定阶段使然。将带有注释、限定作用的文字夹叙于正文文句中,是该《圣旨》表述的又一特色。这种特定语法结构,颇类似于现代汉语中加括号文字的语法功用。具体分析,第四句“丘神仙底应系出家门人”,依现代汉语应处理为:“丘神仙的门人(应系出家)”。第八句“照使所据神仙应系出家门下精严住持院子底人等并免差发税赋”,依现代汉语应处理为:“照使所据神仙门下(应系出家)人等(精严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