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03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03

ID:32817241

大小:58.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03_第1页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03_第2页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03_第3页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03_第4页
资源描述: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0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俄国农奴制改革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一、改革的历史背景:1、克里木战争⑴、背景及实质018IU:纪下半叶起,俄国在近东势力急速发展,力图攻占或与列强瓜分日趋衰落的土耳其帝国,控制黑海海峡,实现俄国南出地川海的宿愿。这就与在近东有重大政治经济利益的英、法两国发生冲突。克里木战争实际上是俄国与英、法瓜分和争夺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遗产”的斗争。(2)、克里木战争爆发1853年俄国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1854年1月4日,英法舰队进入黑海,为土

2、耳其运输船队护航。1855年英法联军在俄国克里木登陆。塞瓦斯托波尔战役。(3)、结果及影响1856年,俄国战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签订《巴黎和约》。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而农奴制是导致这种落后局面的深刻根源。(4)落后的农奴制度阻碍经济发展在农奴制下,俄国农业耕作的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耕作。农奴大都目不识丁,生活十分贫困。乡居地主愚昧粗鲁,不求进取,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到19世纪屮期,俄国的农奴制已颓废不堪。农奴制限制劳动力的流动,也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2、改革的呼声(1)改革的呼声:“十二月党人”改革主张:这些贵族青年受西方社会彫响,结成秘

3、密组织,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进步知识分子的改革要求:到19世纪中期,以车尔尼雪夫斯基、赫尔岑等进步文学家、思想家为代表,他们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2)亚历山大二世推动农奴制改革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而死,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感受到变革的压力,认识到农奴制改革成为大势所趋,惟有变革才能自救。他在接见莫斯科代表时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请思考: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要亲自主持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强制在俄国发起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为什么俄国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自

4、下而上”进行的?长期统治俄国的封建农奴制经济形态已经没有任何进步性质,封建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达到异常激化的程度。农奴制已使俄国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欧。1858—1860年俄国就爆发了300多次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俄国社会要想进步,经济要想发展,就必须以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封建的农奴制生产关系。因此,亚历山大二世急于进行农奴制改革。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农民革命消火农奴制。由于沙皇政府拥有强大的军事机器,而农民的觉悟低下,力量涣散,革命者难以把分散的农民运动汇合成全面的革命。所以1859

5、-1861年的农民运动与革命民主主义运动没有合流,“自下而上”的消灭农奴制的革命以失败告终。而沙皇则通过国内的统治危机和克里木战争的失败,看到了农奴制的危机,因此迫不得己,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进行农奴制改革。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二、改革的内容:1、农奴制改革:“解放”法令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白由;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但是,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为了赎地农民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他们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请看书思考:“解放”法令的颁

6、布和实施,是否意味着俄国的农奴真正获得了解放?为什么?你会怎样评价它?这次改革并没有使农奴获得真正的解放。虽然农民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农民支付土地的赎金总数超过了改革时地价的儿倍,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由于“解放”法令与农民的要求相差太远,改革过程屮就爆发了空前的农民骚动。1862年一年内,全国就有400处领地发生了严重的农民暴动。对改革的评价:尽管改革很不彻底,而且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來发展资本主义,但客观上它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资本主

7、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换的转折点。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政治改革: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解放”法令签署之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又颁布了《司法章程》?内容有哪些?“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这三条改革措施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应如何评价?司法改革的原因:“解放”法令实施之后,地主的地方统治权和对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