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说课材料

《沁园春雪》说课材料

ID:32818000

大小:56.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沁园春雪》说课材料_第1页
《沁园春雪》说课材料_第2页
《沁园春雪》说课材料_第3页
《沁园春雪》说课材料_第4页
资源描述:

《《沁园春雪》说课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沁园春雪》作者及工作单位范德华永和乡第一中学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学情分析1.我们鉴赏诗歌,应仔细寻味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2•从现有的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上看,对诗歌的赏析已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和具备初浅的理性分析能力,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寻味诗歌意境的依据与出发点。3•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

2、再加上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课堂上应通过激趣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注意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读准"莽”、“逊”、“娩”、“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3•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过程与方法;1.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2.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

3、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三、配乐朗诵四、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五、分角色指导朗读六小结教师活动一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雪》二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三事先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

4、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四教学上阕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写雪的?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什么意境?3.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试加以分析。五教学下阕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哪些内容?2•作者对词中杰出的历史人物进行的总体评价是?3.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六1.再次欣赏配乐朗诵;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七指导学生小结全文预设学生行为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对毛泽东诗词进

5、行了高度评价,同学们通过高亨的这首词,对毛泽东的诗词会有初步的认识。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欣赏视频材料,对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与写作背景进行深一步的理解。观看视频材料,读准“莽”、“逊”、“娩”、“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1•词的上阕2.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原的高。4.虚景。从“须”可以看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1•词的下阕。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批评他们缺乏文学才华。3.新时代的人民群众。分

6、角色朗读课文。《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作准备扫除文字障碍,感受诗歌的意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小结板书设计《沁园春雪》毛泽东写景:北国风光长城内外千里冰封望大河上下实写万里雪飘山原看须晴日虚写(总体写)(具体写)抒情:江山如此多娇!议论:数风

7、流人物,还看今朝!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自我评价表学习情况(很好20分,还可以10分,一般5分,不好0分)如何改进课前预习字词积累合作讨论课内发言作业总评教学反思值得肯定的地方:1、问题设计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力图使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过程。提问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具有清晰的层次感。上阕围绕“为什么写景产生了壮美的效果”一问展开,下阕则以对比为支点,融评价历史人物与理解“风流人物”内涵于一体。2、备课时也把介绍意象和“诗品取决于人品”的论点定为教学目标,意在丰富学生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对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8、应该说是大有裨益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引发了有价值的比较阅读。不足之处:1、除了朗读、模仿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活动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师提问的层面上。不能说这种活动完全是非自主的,但至少提出问题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