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活页作业)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活页作业)

ID:32831272

大小:72.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活页作业)_第1页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活页作业)_第2页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活页作业)_第3页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活页作业)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活页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活页作业(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知识点及角度难易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2、34土地制度的演变5、78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6年5月3日,丁酉年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民间祭拜典礼在山西高平举行,相传炎帝“制耒耕,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耕”是指()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D.祭坛礼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耒粕是原始社会出现的松土工具,它们的出现,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答案:A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CD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

2、原因是()A.公出变为私出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解析: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揭示了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推广。答案:B3.《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体现该水利工程的功能不包括()A.航行B.灌溉C.军事D.排洪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此渠皆可行舟”分析,体现了航行功能;“有余则用灌浸”体现了灌溉功能;“辟沫水之害”体现了排,洪功能。材料中没有提及军事功能。答案:C4.若要说明“直到春秋末期,我国己经开始用

3、牛耕地”,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B.春秋吋期的典籍中11!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Z牺(祭祀用的牛)为吠亩之勤”的记载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屮关于“稷之孙曰叔均(传说屮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解析: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史料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两大类。其中,实物史料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有形物品,可信度最高;文献史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它是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或诠释,仍有一定的可信度;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其可信度最低。故答

4、案为D。答案:D胶墟戴刑具陶俑牛耕图AB铁犁D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宙ii㊉甲竹文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A项是指奴隶的处境,与农耕无关。B、D两项是春秋时期岀现的,与时间不符。甲骨文是商朝文字,“田”字反映了商代的井田,体现了农耕。答案:C2.下列引文均出自屮国古代典籍,其屮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E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相地而衰征”解析:A项反映了阶级社会开始出现;C项反映了封建社会土地兼并问题;D项反映了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实施的赋稅制度变革;只有B项反映了井田制的实质。答案:B3

5、.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主要途径是()A.水利工程的兴建B.各诸侯国实行变法运动C.私出的大量开垦D.铁犁牛耕的逐步使用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各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运动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答案:B4.“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重农抑商B.土地兼并严重A.闭关锁国D.井田制瓦解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无立锥之地”“无田可耕”可知土地兼并严重,从而造成社会两极分化。答案:B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范、中行氏不恤

6、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吠亩之勤。——《国语•晋语》材料二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藉一佻,若其事立;行服连辂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材料三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稅。初税亩,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稅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注:初稅亩,即公元前594年鲁国的稅制改革)——《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材料四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7、译自《诗经•大田》请回答:(1)材料一、二说明在当时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材料二中“铁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8分)(2)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初税亩,非正也”?材料四反映的情况是在初税亩实行前还是实行后?为什么?(10分)解析: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及井田制的瓦解为主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问,要抓住“宗庙之牺为吠亩之勤”“铁官”等关键信息,分析生产工具的变革;对第(2)问,要从初稅亩是对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