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茶价对比

古今茶价对比

ID:32836722

大小:31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6

古今茶价对比_第1页
古今茶价对比_第2页
古今茶价对比_第3页
古今茶价对比_第4页
古今茶价对比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今茶价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由古至今茶叶都是茶余饭后,谈朋交友的必然选择,古有以茶会友,今有以茶交人直说,茶叶是每个家庭都必备的待客之物,然后从古至今茶叶价格又有什么变化呢?汉代以前,政府收入主要依赖于租税口算,或按土地面积收取、或按人口收取,因为牵涉到千家万户,势必不能任意加派。为了增加政府收入,一批法家就想出来一个好办法,他们说盐、酒这些东西人们不能一日无之,如果实行政府专卖,既可以赚好多钱,又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于是国家开始对盐、酒等物品实行专卖。到了唐宋时期,茶叶的消费逐渐普及,政府当然又开始打起了它的主意。最早对茶实行专卖的是

2、唐代,不过那时候茶还是高档消费品,饮用的人不多,因此收入不多,最高不超过40万贯。到了宋代,茶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对茶的专卖开始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源。宋代茶叶的主要产区在秦岭、淮河以南,政府在这些地方成立了6个‘榷货务’负责对茶实行专卖。政府规定,茶农所生产的茶不得私自出售,一律要卖给‘山场’(‘山场’再把收购的茶送到‘榷货务’),收购价格以品质不同差别很大,差的安徽茶15文/斤,好的杭州茶185文/斤,最好的海州茶可达850文/斤。政府给茶农的收购款是预先支付的,茶农要为此付20%的利息。另外,收购时每10

3、0斤茶还要扣除25%的‘耗茶’(茶叶会缩水)。总而言之,老百姓和政府打交道一定是吃亏的。当时生产茶叶的成本是这样的,工人工资是60文/天,4个人工可以生产18斤茶。换句话说,成本是13文/斤。扣除利息和耗茶,低档茶根本无利可图,高档的就赚到了。政府收购到茶以后有两种销售方式,一是‘官鬻’,主要是卖给老外,对金、夏的贸易普通老百姓是不能染指的。再就是‘通商’,卖给商人。商人想做茶叶生意必须首先到东京去交钱,东京也有一个‘榷货务’,这个机构是负责收钱的,收到钱以后开具提货单,商人凭提货单到南方的‘榷货务’提货。为什

4、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当时使用的货币是钱和帛,运输非常麻烦,政府就把这项工作转嫁给了商人。另外当时地方政府也常常挪用政府款项,此举也避免了这个弊端。这个称为‘入中钱帛’,简称‘入中’。宋朝建立不久就开始和金夏等国打仗,边防军队需要大量粮食,政府又想出一个主意,鼓励老百姓自己把粮食运到边境,驻军收到粮食以后给他们开具‘交引’,凭借这个‘交引’到东京可以领钱帛,也可以领茶叶的提货单。这个称‘入边趋粟’,简称‘入边’。‘入边’政策实行以后,很多老百姓都踊跃往边关送粮,拿到‘交引’以后他们没有实力做茶叶生意,就把它卖了。这

5、样一来,‘交引’就宛如一种有价证券,在东京和各大城市都出现了‘交引’的交易所。凭心而论,这个政策是不错的,为国家省却了采购、运输物资的负担。但是推行既久,弊端渐生。当时战局吃紧,边防军的需求不断扩大,粮食的价格就被炒上去了。当时内地粮价不过十几文,在河北却高达60文,在西北更高达1000文。(对了,这其中也有相互勾结、营私舞弊的因素,中国人的智慧真是伟大啊)这样一来,大家拿着‘交引’到东京去拿钱,政府没有这么多钱;到南方去取茶,也没有这么多茶。如此这般,在东京证券交易所里‘交引’12/12狂跌,政府的财政也日益

6、亏空,不得不想办法改革。景德年间(1005--1022),李特等人实行改革:1)规定边境地区的粮价2)除茶叶以外,增加‘香药宝货’‘东南缗钱’作为支付手段,合称‘三说’(‘说’通‘兑’)。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一者难以从根本杜绝边关的舞弊,再者大家对于‘香药宝货’‘东南缗钱’兴趣不大,需要的还是茶。政府困境依然如故。于是不久又实行改革,新办法有两种,一是‘贴射法’,就是政府不再收购茶,由商人和茶农自行交易,只要在交易前把政府应得的利润交纳就可以。顺便说一下政府的利润情况,在淮南,商人给茶农25文/斤,给政府31文

7、/斤,真是万恶的旧社会。另一个是‘见钱法’,就是最初提到的办法,在东京交钱,在南方提货。这两个方法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把茶叶专卖和军粮问题分割开来,省却了许多麻烦。新办法实行以后遭到了强烈抨击,因为当时靠东京证券交易所吃饭的人很多,军队没机会捞钱自然也反对。于是各派政治势力就在政治局里倾轧起来,新派失势被流放到海南岛,‘见钱法’就变成‘三说法’;旧派失势被流放到海南岛,‘三说法’就变成了‘见钱法’。最后新派获胜,茶和边防终于割断了瓜葛。老问题刚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统计数据表明,茶叶产量不断递减,只及过去产量的

8、50%。倒不是说茶农不种茶了,而是他们把茶叶偷偷卖给了走私犯。我们知道,政府既然垄断,茶叶价格自然高昂,铤而走险走私的人自然就多。而且收购部门压级压价,茶农也不愿意把好茶卖给政府。这样一来,私茶既便宜又好,当然非常受欢迎,就好象现在大家喜欢D版的道理一样。对于走私,政府一向是很有打击力度的。当时规定,走私数额较少者‘答四十’,就是用一尺长的竹棍打PP;走私数量较多者‘杖八十’,也是打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