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正气——黄炎培故居

天地有正气——黄炎培故居

ID:32843826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天地有正气——黄炎培故居_第1页
天地有正气——黄炎培故居_第2页
天地有正气——黄炎培故居_第3页
天地有正气——黄炎培故居_第4页
资源描述:

《天地有正气——黄炎培故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炎培故居“内史第”——天地有正气(名人故居)李泓冰曹玲娟《人民日报》(2013年07月29日 24版)  上海黄炎培故居一隅  雪村绘  去看黄炎培故居时,已近黄昏。  这是上海浦东的郊外了。逼仄的小路,两旁小小商铺比肩,人流熙攘。对于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之诮的上海,这里算是“下只角”了吧,不料却隐着这样一个灵秀的所在——川沙镇兰芬堂74弄1号,一栋有来历的江南旧宅,暗沉沉地标出三个大字“内史第”。  走进黑漆铜环的雕花仪门,瞧了几眼介绍,便暗自心惊。看来,黄炎培当初“浦东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内史第”的话简直算是谦逊,而俞平

2、伯之曾祖父俞樾老先生对内史第“文物古迹,富甲东南”的感叹,也只道出其价值之一斑。这座江南名宅,藏着一部中国微缩百年史呢!客居上海许久,竟不知这里的风流蕴藉,不禁心下愧怍。再看门外市声喧嚷,这里却有点门庭冷落,不由大起旧时王谢之叹。4/4  内史第,原是黄炎培的姑祖父、清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沈树镛的住宅,作为金石学家,沈始建的宅第自然不凡。1890年,这里第一进沿街的三间房里,迎来过一家不凡的租客——宋耀如夫妇,相继诞下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长宋庆龄15岁的黄炎培显然很注意这家人,“长到9岁,这邻家小姑娘就不见了”。再见,邻家小妹已是国母

3、。  “先有胡万和,后有川沙县”。宋牧师来了两年后,川沙胡万和茶叶庄未满百日的小东家,也随母冯氏赁居内史第前进的东侧厢房。冯氏怀抱着胡适只暂居了一年,母亲的感叹还是被儿子记到了暮年,“川沙是个鱼米之乡的好地方”。  好吧,且遥想一下1893年冬天内史第的热闹吧!当毛泽东在湖南韶山的农舍里呱呱坠地时,长江之尾的川沙内史第里,宋家正准备1个月之后庆龄的周岁礼,胡适则刚度过两周岁生日,而15岁的黄炎培常在书房攻读经史,浑不知身旁的两个幼儿将在中国历史担纲重要角色……  作为内史第的主人,黄炎培住在庭木森森的“内史第”第三进内宅楼,小小一间坐北朝南的两

4、层砖木结构院落。  1878年10月1日,黄炎培出生,开始演绎一个落拓学子成才的典型故事——13岁失母,17岁丧父,与妹妹在祖辈呵护下成长。一边在外祖父开办的私塾“东野草堂”读经,一边在内史第名动江南的“汉石经室”博览群书,包括姑父沈毓庆推荐的《天演论》。22岁高中头名秀才, 25岁考中举人,才子之名,赫赫扬扬。  细细端详古典仪门正面“凤戏牡丹”的砖雕,绕个弯,便到了“正本堂”,厅中悬着一副楹联,“天地有正气,园林无俗情。”回想起黄公的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

5、,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黄炎培信奉教育救国的思想,其来有自,深受恩师蔡元培荫造。  1902年,黄炎培考入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受教于蔡元培先生。秉承师训,炎培始从事教育、投身革命,次年回浦东创办川沙小学,后来又办开群女学、浦东中学,从此走上以教育济世的道路。  “内史第”里设有开群女学教室,课桌椅至今俨然,犹闻少女们清脆的书声与笑语。而蜚声中国教育界的浦东中学,陈独秀、郭沫若、张闻天、范文澜、钱昌照等都曾在此演讲、授课、学习,蒋经国、蒋纬国兄弟也曾就读于此。“北南开,南浦东”,声名远扬。  在黄炎培眼中,“求学必求当世必

6、需之学,教人必教当世不可少之人”。1917年,黄炎培联合社会各界著名人士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者,一举奠定教育为生产服务的现代理念。4/4  如今,站在“内史第”天井处,仰望那一抹蓝天,想起著名学者熊月之曾感慨黄公道:中国社会陵谷变异,许多是非标准已有很大变化,无数历史名人面目被一再涂饰,昔之为神,今之为妖,忽焉在天,忽焉下地,让人难得其真,而先生的形象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雄峻挺拔,令人高山仰止。此间道理何在?  或许,如今在内史第显得颇不协调的那间突兀窑洞,会无声地透露些许答案。  黄炎培于中国现代教育有开创之功,但他

7、最扬名立万的,还属当年对偏居西北的中共领袖毛泽东剀切陈词,道破“黄炎培定律”,这便是他于江南古宅中忍不住筑了一孔西北窑洞的缘由。  32岁后,黄炎培离开“内史第”,前往沪、京等地。1945年,在到访延安期间,毛泽东曾单独邀请黄炎培作一夕之谈,问其来延安考察的感想,他剖肝沥胆:“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

8、我略略了解了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自信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