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

宿迁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

ID:32847684

大小:16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6

宿迁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_第1页
宿迁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_第2页
宿迁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_第3页
宿迁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_第4页
宿迁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宿迁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宿迁市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                                  历 史              2014年2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此材料主要记载了西周的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2.《耒耜经》记载: “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

2、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应是 A.耦犁         B.曲辕犁      C.翻车        D.水排3.公元8世纪中期在唐朝和大食的一次战争中,一大批唐朝工匠被俘虏使中国四大发明中一项发明传入阿拉伯,后传入了欧洲并促进了欧洲文化迅速发展。该发明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4.清朝官员梁章钜在《枢垣记略》中记载:“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直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

3、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 A.枢密院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说:“(九品中正制)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唐代解决“此弊”的主要途径应是 A.察举制        B.家族世袭     C.科举考试   D.皇帝征召6.“他竭力鼓吹‘去人欲,存天理’,只要人们体识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灭私欲,哪怕

4、‘愚夫愚妇’也可以成为圣人。”文中的“他”是 A.董仲舒       B.陆九渊       C.王阳明       D.李贽7.罗宗信为周德清《中原音韵》(成书于1324年)所作序文中说:“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这里所说的“大元乐府”是指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元曲8。近代中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口口府。”上文中的空缺处应填 A.

5、沙市        B.宁波         C.杭州           D.福州9.《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其中第二次“大革命” A.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0.右面柱状图反映的是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状 况。下列关于其中第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叙述 不正确的是 A.欧

6、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清朝政府暂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群众性“抵制日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7/711.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粱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A。传统儒家思想   B.维新变法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学12.“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

7、精神。”其中“民族主义精神”的提高主要表现为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国民大革命兴起                   D.全面抗战的开始13.程思远在《我的回忆》中记载“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他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公的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这一现象应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

8、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4.黄遵宪(1848-1905)在一首诗中写道:“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此诗反映了当时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B.近代通讯事业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 C.大众传播媒体的传入改变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西方服装和礼仪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15.毛泽东思想是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