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奏心灵的琴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弹奏心灵的琴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ID:32863504

大小:4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6

弹奏心灵的琴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_第1页
弹奏心灵的琴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_第2页
弹奏心灵的琴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_第3页
弹奏心灵的琴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_第4页
弹奏心灵的琴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_第5页
弹奏心灵的琴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_第6页
弹奏心灵的琴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_第7页
弹奏心灵的琴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_第8页
弹奏心灵的琴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_第9页
弹奏心灵的琴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_第10页
资源描述:

《弹奏心灵的琴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弹奏心灵的琴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学情:记人叙事,是小学、初中常练的内容,存在的问题是写得不细,写得平淡,不动人。这一课在小学初中记人叙事基础上,提出“写触动心灵的”这一要求,无疑定了个高目标、新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二是善于捕捉生活中动情点;三要导之以法,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动。定位:这是高一写作单元第一课,侧重于心有所动,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善于抓住点滴感动,写出自己的情感共鸣和理性思考。要写触动心灵的人和

2、事,一要善于发掘和捕捉生活中的动情点(重点);二要努力提炼素材,深入分析生活(难点)。目标:1、用心感受生活,学会抓触动心灵的人和事;2、深入思考生活,写好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法:品评法、评点法、仿写法等。进程:一、导思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意思是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欧阳修也说:“人为动物,唯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播其情。”芊芊芦苇,触动的是文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的是游

3、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的是我们学子的心灵……在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有许多触动你我心灵的人和事。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我们要全身心融入生活,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努力把感动细化出来,感动自己,感动他人,感动世界。1/12第一课时:用心感受生活,学会抓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如何抓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呢?1、培养生活积累意识与能力作文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作为现代高中生应该有积累意识和积累习惯。如何积累生活呢?一是观察,观察

4、不是一般性的“看”,一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看”“听”“闻”“接触”“感知”等),二要多动脑筋,三要专注。二是记录,不管是日记也好,随笔也罢,都要养成勤于动手动笔的好习惯。2、培养生活梳理意识与能力记录不能是流水帐,而要进行梳理。总的来说,生活内容我们可梳理为“大自然”“科学现象”“日常生活”“人及其内心世界”。就“人”来说,我们可梳理为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社会各色人物等;就“事”来说,我们可以梳理为家庭事件、学校事件、社会事件等。3、培养生活感受意识与能力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人为地、主动地、热情地感受生活,要真

5、切地、细致、深入地体味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培养善感的心灵。具体来说有三:一是激发对生活的情感人是高等动物,有着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心理情感),有着好、恶、赞、贬、爱、憎等态度倾向(社会情感),面对着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和林林总总的事,不可能没有感触。我们来看下面这篇高考满分作文:【投影“同龄人作品”】他们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

6、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2/12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

7、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

8、”“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