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站

“三问”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站

ID:32867921

大小:4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6

“三问”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站_第1页
“三问”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站_第2页
“三问”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站_第3页
“三问”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站_第4页
“三问”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问”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三问”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站编辑整理/思源一问:南极内陆考察站站区规划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站的建设参考了我国已有的长城站、中山站的建设,特别增加了中继站。因此,建设内容包括:生活区、科研区、后勤区、冰芯钻探区、应急保障区、中继站、站区工程作业和运输专用机械交通设备等。南极内陆站的建设规模主要根据科考队员的人数、科考内容及特殊的建设方式(主要是集装箱式建筑)确定的,总建筑面积556平方米。二问:内陆站建筑设施的特殊需求为了完成科考目标,必须在冰穹F上建立科考内陆站,以便开展长期或短期观测、研究,特别是冰穹A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因此必须有保障人员、设备持续

2、科考的物质条件。鉴于南极内陆地区极端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物及设施有特殊要求:抵御低温严寒冰穹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位于东南极高原腹地,冰盖主分冰岭的中段。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冰穹A内陆冰盖考察队确定最高点的位置为南纬80°22′00″,东经77°21′11″,高程4093米。根据我国内陆冰盖考察队装设在冰穹A最高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2005年全年最低温度为零下82.3℃(7月27日测定值),夏季最高温度零下35℃,实测的年平均温度为零下58.4℃。而长城站的最低温度为零下27.7℃,中山站的最低温度为零下40.4℃,因此可以毫

3、无质疑地说,冰穹A是地球表面温度最低的地区。在这一极端低温下,所有建筑材料、设备都面临巨大考验,要在长时间里经受极端低温,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非同一般。高原缺氧冰穹A最高点海拔4093米,区域冰厚在1500米至超过3000米的范围内随下覆地形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由于冰穹A顶点气压较低,资料显示约在590~560百帕之间(1~4月),氧气的含量较低,相当于我国青藏高原近5000米高程的含氧量水平。内陆考察队队员在经过几天的适应后,4个人可以抬一个50千克重的冰芯样品箱、3个人可以挪动1个近200千克重的油桶。我们使用的PB-240雪地车在此高度功率有

4、明显的下降、有明显的燃烧不足的迹象,但仍可以拖载2个重型雪橇、至少15吨的重量行驶。这对建站的施工是巨大挑战。风速较平稳冰穹A最高点区域年平均风速低于5米/秒,最大风力不超过8米/秒,一般在2~4米/秒。而长城站与中山站的强风(强风指8级以上大风,8级风速是17.2~20.7米/秒天气分别为132天和171天。距中山站较远冰穹A最高点距中山站的直线距离为1228千米,雪地车实际行车距离为1280千米。由于是高海拔,低温缺氧,地面人员、物资运输耗费时间较长,必需设置中继站。环保要求高南极是遭受人类破坏最少的大陆,保护南极环境对人类具有重大意义。保护

5、南极环境不仅是保护南极地区,实质上是保护我们居住的星球和我们人类自身。目前,南极环境已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人类的破坏,为了保证南极环境的清洁,以及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影响,在南极内陆建立考察站必须从环保的理念出发,尽可能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三问:内陆站科考与实验的设备和仪器计划(1)冰川学观测与冰穹A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深冰芯钻探工程系统的建设包括深冰芯钻探技术装备建设、冰芯现场处理条件和储存条件建设、冰芯钻探作业现场条件建设、冰川学观测工程系统等四个方面。冰川学观测系统包括:冰川气象观测系统(遥控自主发电式冰川气象观测系统2套,中山站

6、-冰穹A断面布设自动气象观测站链3套),物质平衡与冰盖运动监测系统(在典型地带布设自动激光雪积累率观测系统、星-地同步冰盖运动观测系统、自动雪量计观测仪等)和雪冰-大气环境监测系统。(2)大气垂直结构和臭氧观测系统本系统将实现在南极制高点(冰穹A)地区对30千米以下大气垂直结构和臭氧分布较为完整的观测。探空气球,针对地面至30千米高空的大气基本参数和臭氧含量垂直分布进行观测;近地面3D超声风速和脉动量观测小塔,针对近地面大气结构以及物质能量的垂直交换进行观测。(3)冰穹A-甘布尔采夫冰下山脉地球物理与极低温宽频地震观测台站建设(4)航空遥感与无人

7、观测网络系统(5)天文观测2007年建造4台4×14.5厘米测光小望远镜阵(CSTAR)和PLATO,今年底随我国南极科考队到冰穹A进行安装、进行越冬无人值守观测。2008年建造两台35厘米的台址测量望远镜。并在2008/2009随南极科考队到冰穹A安装。2009年建造2-3台50公分XIAN望远镜阵样机,与美国提供的CCD联调,在2009年南极科考时运到冰穹A进行安装和观测。(6)物理大地测量与遥感信息应用研究在中山站至冰穹A沿线已建立的28个GPS监测点基础上,增加15个新的监测点,获取冰盖运动和相应冰下冰物理特性和冰下地形信息。在站区周围1

8、千米辐射半径上安置三个卫星冰面角反射器,获取遥感冰穹A区域内冰盖运动轨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