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控建议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控建议

ID:32893566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7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控建议_第1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控建议_第2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控建议_第3页
资源描述: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控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控建议2013-06-2806:15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访问量:15[字号:大中小]  侯佩莉王洪梅何洪彬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  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极为复杂,呈多种临床表现的传染病。该病以发热,咳嗽,黏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持续感染与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先天性缺陷,怀孕母牛流产,产死胎或畸形胎等为主要特征。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匈牙利、加拿大、阿根廷、日本、印度等国家。BV

2、DV不仅可感染牛,也能感染绵羊、山羊、猪、鹿和其它反刍动物。BVDV感染情况复杂,持续性感染个体症状隐蔽。动物带毒率高,成为牛场效益的隐形杀手,特别是BVDV严重影响感染动物的繁殖,给全球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发病必须上报的动物传染病之一。  国内流行情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有囊膜的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基因型上,BVDV分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I型(BVDV-1)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II型(BVDV-2)。我国自1980年在吉林省首次发现并

3、分离到BVDV以来,已在至少20个省市自治区检测出BVDV抗体或分离到病毒。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中心何洪彬团队等对山东省36个奶牛场牛群感染BVDV的情况进行了大罐奶样检测,群体感染率为77.78%;对部分奶牛场进行血清学调查,个体感染率为49.74%,基因型主要为BVDV-1型。另据报道河南和河北、西藏、新疆等均有本病的发生,表明我国也存在着严重的污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目前国内缺乏比较系统的BVD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这使得追溯病毒传播来源和预测病毒流行趋势十分困难。因此,深入开展分子流行

4、病学调查,明确我国BVDV流行株的基因型分布及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危害  BVDV感染宿主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涉及到了大部分偶蹄家畜和部分野生偶蹄动物。奶牛产奶量降低,乳质下降。BVDV是引起牛繁殖障碍的一种重要病原。母牛在受精时以及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到中期感染BVDV能引起不孕、胚胎死亡、木乃伊胎、弱胎、畸形胎或死产,给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持续性感染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动物的一种类型。感染怀孕母畜,造成胎儿免疫耐受进而发展为持续性感染畜,多数持续性感染动物外观健康,但

5、BVD抗原阳性,抗体阴性,该牛终身携带和传播病毒,持续性感染母牛其后裔也常是持续感染牛,便形成母性持续感染家族。持续性感染牛有些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对牧场来说,持续感染牛没有任何饲养价值。一般,抗体阳性率60%~85%的牛场,持续性感染率在1%~2%。因此防制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是疫病防控的主要环节。病毒对宿主的免疫抑制是导致重症疾病的诱因。其后果是损害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其他病原体的致病性,导致疾病多发和生产力下降。BVDV还是牛源生物制品(血清、冻精、胚胎、疫苗等)的常在污染源,给畜牧业生产

6、和相关商业领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BVDV感染引起的粘膜病,是一种最严重的临床类型,发病率低,而死亡率可高达100%。  防控现状及建议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危害相当严重的疾病,一旦暴发流行,将很难控制和消灭。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将此病列为重大疫病,并制定实施了控制和根除BVDV的计划,主要采用疫苗接种、加强监测、淘汰持续感染和免疫耐受的动物等综合措施控制本病,取得良好效果。我国对BVDV的研究起步较晚,由于我国对BVDV认识及危害的重视程度不足,也没有系统开展全国范围的BVDV分子流行病学调

7、查,对BVDV流行规律和主要流行基因型或基因亚型还不清楚,缺乏检测试剂盒现实生产中我国主要依靠猪瘟疫苗来预防BVDV,而没有商品化的疫苗,在防制方面几乎是空白。随着我国牛养殖量的增加,饲养方式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等现代养殖模式的转变,我国养牛业受该病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针对我国现阶段BVDV的防控情况,作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检疫。为避免外来BVDV的感染威胁,我国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BVDV的检疫程序,严格加强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畜禽交易市场的检疫,加强进出口检疫,对进口的牛等胚胎、冻精、种

8、畜、肉制品、生物制品、奶制品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对牛场内的奶牛和引进牛定期进行检疫,及时掌握牛场中BVDV的流行动态。  2.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规模化养殖厂区和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开展BVD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掌握疫病的流行规律,弄清中国BVDV流行株的基因型和生物型,建立系统的病毒遗传谱系,分析和研究各毒株的致病性及其危害,在此基础上,筛选和选育出疫苗候选毒株,然后开展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研究。  3.建立和健全并完善BVDV检测体系。诊断是疫病防控的基础,主要有以下3个目的①鉴别和确定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