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性化理念

谈谈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性化理念

ID:32898515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7

谈谈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性化理念_第1页
谈谈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性化理念_第2页
谈谈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性化理念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谈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性化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谈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性化理念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蔡长青文学是人学。理解人、尊重人、关注人一直是文学的神圣使命。提高民族的人文精神,文学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文学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也是最有效的人类精神薪火相传的“火炬”。鲁迅先生曾说,文学是国民精神所发出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巴金也说:“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文学的核心是为人类提供一种精神价值观念,包含着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以及得失荣辱、高卑贵贱、穷达安危、爱恨善恶的深刻思考,积淀着人类几千年关于

2、人生的思索和生活的智慧,堪称人类的精神家园。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文学教育中对现代文学经典的阅读,因为现代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与现代文学生成的文化语境、文学主体是基本一致的。我们知道,“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中国迈入现代化征程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其中高扬人的地位、生命尊严、自由与发展权利的人的现代化是其核心,由此肇始的现代文学则是其最重要的载体。现代文学的核心命题是“人的文学”,它以现代语言、现代思维、现代审美方式传达着现代人的精神、情感、生命意识。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作为一个有着卓越思想特质的传统文化的批判者,针对几千年封建专制主义禁锢下国民生存状态,振聋发聩地提出了“尊

3、个性而张精神”和“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的“立人”思想,要求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庄严,肯定每一个个人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权利。鲁迅写小说、杂文或批判形形色色戕害人性的专制主义,或批判各种各样的国民劣根性,目的正是要唤醒民众,去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不仅如此,鲁迅甚至非常前卫地预感到对科技和物质的过度崇奉会带来人性的残缺,即所谓“物欲来蔽……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因而,站在科技发展需“致人性之全”的角度上,他“掊物质而张灵明”。鲁迅预见的物欲膨胀所带来的人文衰落的“文明病”,堪称真知灼见。鲁迅之后,现代文学史上诸多作家如冰心的“自然、母爱、童心”三位一体编织的“爱的哲学”,

4、徐志摩的“爱、自由、美”三原色绘成的“单纯信仰”,沈从文刻意构建的远离近代工商气息的文化意义上的“人性小庙”等,这些“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无不寄托着作家对于人之生命存在意义的沉思和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美好想象,这难道不能给被当下社会上充斥的不良竞争、尔虞我诈、诚信缺失弄得焦头烂额、疲于应付的人以启迪?在这些作家之外,还有朱自清的“健全的人格”,梁实秋的“普遍的人性”,等等,这些学校教育理应传授的经典性人文读本为读者提供了美好的人性基础,作家将他们的人格情操、理想信念、人生态度、道德规范、审美情感外化于作品之中,引领着人们去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读者如果能对这些文本经常体察涵咏,精神境

5、界何愁不会提升?我认为,《现代文学》教学理念必须“人性化”。即是说既要有对学生的现实人文关怀,又要有超越性的人文精神培育。具体而言就是要围绕着“创新性”、“人文性”和“文学性”做文章。创新的关键是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人性化课程”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师授学承”教学模式使知识的传递仅表现为稳定的延续,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束缚压抑着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给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从“传道者”转变为引导者、咨询者,教师的功能主要在于提供学习咨询,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及治学精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

6、传授。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复制和传输的工具,课堂也不再是“一言堂”,而是“众声喧哗”,静态的“听讲式”变为互动的“讨论式”。学生通过富有自身个性特征的审视判断去面对、思考、吸收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并将它有效的转变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比较而言,文学经典“见仁见智”、“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的阐释空间、张力更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这正好解决所谓课时不足问题。传统观念视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为课堂讲授,因而学生的大量时间都用在课堂上的被动听讲,繁重的教学极大地挤压了学生宝贵的自学空间。事实上,教师讲授的内容,常常满足不了学生潜在能力发展的需求,学生大量需要的信息大多来自于课外阅读,教师讲授的主

7、要作用应该重在点拨。光强调知识的多广,不一定能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课堂教学应注重方法论的领悟,使学生登堂入室,走上“专业”的自我创造之路。课堂教学重视方法的引导,留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和空间,应该成为《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现代文学》课程“人性化”的第二个要素是对“文学性”强调。我们要变过去“重史轻文”的意识形态思维为“以文带史”的文学教育思维,扬弃以往文学史教学的非文学化做法,从文学思潮运动的抽象勾勒,创作成就的空洞概述,作家生平的机械介绍等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