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带解析)

江苏省南京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带解析)

ID:32900350

大小:60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7

江苏省南京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带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京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带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京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带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京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带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京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带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带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京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精品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为12()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3.答选择题必须用2n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

2、律无效。一(24分)1.用涛文原句填空。(10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秦风》)(2)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3),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夜泊秦准近洒家。(杜牧《泊秦淮))(5)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6)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7)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8)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9)孔子说:“,。”可见,在求学的道路上,学习与思考都很重要(请用《

3、论语》中的句子回答)【参考答案】(1)在水一方(2)长河落日圆(3)忽如一夜春风来(4)烟笼寒水月笼沙(5)柳暗花明又一村(6)似曾相识燕归来(7)小桥流水人家(8)草色入帘青(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详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文背诵与默写水平,前八个小题为古诗文语句的上下句对接,只要把古诗文背过,字写对即可。最后一个小题为理解型默写,要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学习与思考”,审清题意即可确定答案。总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2.下列黑体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2分)A.干涸——禁锢鳞次栉比

4、——不拘小节B.祈祷——莱畦惟妙惟肖——悄无声息10/10C.迸射——骈进恪尽职守——刻不容缓D.伫立——贮蓄鲜为人知——显而易见【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此题为字音考查题,出现的字音字形都较为常见,只要平时有足够的积累。难度是不大的。可以用排除法,A中的两项读音各不相同hégùzhìjié,B中的第二项分别读xiàoqiǎo,C中的第一组分别读bèngpián5.感受书法魅力,推敲欣赏感言。下面是林桐所写感言中的一段,他对画线处不够满意,你帮他改为。(2分)楷书,行书,草书是最常见的书法字体,

5、它们给人别样的审美感受。打个比方,楷书如人端正站立,行书如人悠然行走,草书如人刚劲大气。三种字体各具情态,令人赏心悦目。【参考答案】示例:潇洒奔跑(欢快舞蹈)10/10【详细解析】此空所填词语要看前边的两个类似的句子,前两个句子都是从人的肢体动作的角度打比方的,所以此空也要写人的肢体动作才行。6.利用下列材料,开展主题研究。汪淳将研究的主题定为“临摹的方法”,挑选了材料《起笔与收笔》和《从“形似”到“神似”》。你将研究的主题定为“”,挑选了材料《》,《》。(3分)【参考答案】示例:王羲之书法的魅

6、力《王羲之的故事》《兰亭集序》【详细解析】做题的思路应是把给出的材料归类后,确定可以展示哪个主题,并完成填空。如还可以把“大书法家颜真卿”“王羲之的故事”可以归为一类,研究书法家成名的历程。还可以将“行云流水的笔墨舞蹈”和“飞云泼墨话草书”归为一类,研究书法的美感和吸引力。7.邀请名家指导,商定讲座安排。下面是你与书法家魏先生的一段对话,请根据情景补全。(3分)你:魏先生,您好!下周是我校的“书法活动周”,我们诚挚邀请您下周二给我们开一个讲座。魏:哎呀,很不巧,下周二我另有活动,能换个时间吗?你

7、:。魏:太好了!那我们下周五下午在你们学校的报告厅见!【参考答案】示例:谢谢您!那么下周五下午您有空吗?如果有空,我们就在学校的报告厅等候您,可以吗?【详细解析】说话要有礼貌,语气要委婉,能完成上下句的对接。上下句中最关键的是“星期二”和“星期五”的活动时间的更改,所以在衔接中的要能有一个很好的过渡。二(43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5分)【古诗阅读】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阙题①10/10(唐)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

8、柳读书堂。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参考答案】(1)(1分)幽(2)(3分)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详细解析】第一步较为容易,只要是写环境的字即可,原诗中也只有“幽”字明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