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区农田尺度下干旱指标的建立及使用

红壤区农田尺度下干旱指标的建立及使用

ID:32908381

大小:3.11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2-17

红壤区农田尺度下干旱指标的建立及使用_第1页
红壤区农田尺度下干旱指标的建立及使用_第2页
红壤区农田尺度下干旱指标的建立及使用_第3页
红壤区农田尺度下干旱指标的建立及使用_第4页
红壤区农田尺度下干旱指标的建立及使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壤区农田尺度下干旱指标的建立及使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红壤区农田民度下干旱指标的建立及使用姓名:赵福年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土壤学指导教师:陈家宙201206红壤区农田尺度下干旱指标的建立及使用摘要农业生产定位于农田尺度,农业干旱的研究重点是农作物本身。因红壤囟特殊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类型,十分有必要对该区作物旱情诊断指标进行探讨。本研究连续2年(2010及2011年)进行玉米大田试验,采用水肥双因素试验方法,分A、B两个地块,设置了3.4个灌水处理(A地块4个不同灌水处理,B地块3个不同灌水处理)和3个不同施肥处理(A地块分别施氮0、1

2、40和280kg/am2,B地块分别为不施肥(cK),施有机肥(M)和化肥(NPK))。试验于玉米倒至拔节抽雄期时观测玉米冠层温度。土壤含水量采用剖面水分速测仪测量,土壤涮度依靠埋设在土层5cm与10cm层次的温度计观测;定期测量玉米形态,并在收捌后考种。此外,用WatchdogSeries2000自动气象观测站记录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气剩状况(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总辐射,风速,参考蒸散量)。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红壤区夏秋季即使降水频繁,也较容易发生短期干旱,在有短期干旱发生_时,应重点关注土壤表层含水量的变

3、化。用连续无雨日数反映出2010与2011年困米生长阶段试验地区的干旱以短期干旱为主,干旱等级划分为轻到中度干旱,作4勿_水分亏缺指数(CWDI)则诊断出有重旱发生。本试验发现在试验地区发生短期干旱时,不灌水处理小区10cm土层和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迅速,在短期内能够降至田间持水量的40%,而30cm和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则降低缓慢,在试验跏测阶段,土壤含水量一直保持在在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可以在红壤区晴天时使用,且监测作物干旱状况效果较好。阴天玉米冠气温差与空气饱和

4、差(VPD)的回归方程线性关系不显著(P>0.05);晴天时玉米冠气温差与VPD的线性关系极显著(P

5、2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有显著的负相关线性关系(P<0.05),并且CWSI能够反映作物最终产量。土壤表层5cm温度是一个较好且能反映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指标。试验发现不同灌水处理小区5cm和10cm土层温度有明显的差异,而且5cm层次不同灌水处理温度的差异要大于10cm土层的差异。此外,不同土层土壤温度与作物最终产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

6、表明,虽然大气、作物、土壤等指标都能反映农田干旱状况。但是却都不能在各种条件下完全体现作物受旱状况,在红壤区农田尺度下,作物干旱监测应采用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及时有效地反映出作物实际受早状况。关键词:红壤;农田尺度;干旱指标;作物水分胁迫指数nAbstractAgriculturalproductionislocatedatfarmlandscaleandthemainresearchsubjectofagriculturaldroughtiscrop.Becauseofthespecifico

7、fclimatetypeandsoilcharaqter,itisessentialtodisscussthedroughtindextomonitoringagriculturaldroughtinthisarea.Twoyearsexperimentswithsummermaizeasatestedmaterialhadbeenconductedinfield.Theexperimentswerecarriedoutintwodifferentfields,AandB.Therewerefourirri

8、gationtreatmentsandthreeNratesincluding0,140,280kg/hm2inAfigld.Bfieldconsistedofthreelevelsofirrigationcouplingwiththreedifferenttreatments,check(CK),manure(M)andNPK.TestobservationWascarriedjointingstageand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