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

ID:32918429

大小:73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7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_第1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_第2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_第3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_第4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恒星系)——地月系(行星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外部结构分层及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黑子②色球层(日全食时可见)——耀斑、日珥③日冕层(日全食时可见)——太阳风(2)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2、。横波:可在固体传播;速度慢纵波: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快莫霍面:横波、纵波速度都加快古登堡面:横波消失、纵波减速软流层:①软流层呈熔融状态(类似橡皮泥的物质,但不是液态),横波可以在此传播;②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板块是对岩石圈的划分);③岩浆的发源地。4、地震波传播速度及地球内部圈层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经增大,西经减小(3)地方时计算:“晨赤交点”所在经线为6:00“昏赤交点”所在经线为18:00 昼弧中点所在经线为12:00夜弧中点所在经线为0:00极昼切点为0:00,极夜切点为12:00 15°~1小时;1°~4分

3、钟;东加西减(2)判断晨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从黑夜进入白天的为晨线,从白天进入黑夜的为昏线。-10-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图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1.地球的公转图4.北半球夏至日各纬度昼长图3.四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而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冬至日,南半球昼最长。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

4、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②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H=90°-纬度差【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三入一出

5、”:岩浆(岩浆只能转化成岩浆岩)“一入三出”: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二入二出”:沉积岩、变质岩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麻岩-10-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乙:背斜。(顶部建采石场;打隧道,找石油、天然气)丁: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建水库)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实,在外力作用下反而形成山地。(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

6、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流水沉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3、板块运动与地形①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例: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大西洋和红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分离)因为在生长边界有不断扩大的趋势②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岛弧链。例: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日本群岛(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7、面积有不断缩小的趋势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其中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10-(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散射蓝紫光(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尘埃散射太阳光(教室没有阳光,但是是明亮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