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湾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思路

马头湾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思路

ID:32927190

大小:64.7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17

马头湾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思路_第1页
马头湾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思路_第2页
马头湾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思路_第3页
马头湾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思路_第4页
马头湾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头湾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头湾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思路摘要:马头湾金多金属矿区大地构造位于德格一中甸陆块、巴颜喀拉一扬子陆块与昌都一思茅陆块三个I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东侧之扬子陆块西缘,松桂复式向斜西翼,马头湾背斜核部。矿体产于富碱斑岩体与北衙组地层的接触带上,矽卡岩化、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与成矿关系密切,矿体严格受地层、构造双重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关键字:马头湾;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思路。中图分类号:07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马头湾金多金属矿位于云南省洱

2、源县城82°方位,直线距离56km处,行政区划隶属洱源县右所镇焦石村委会所辖。矿区面积约4km2。矿区与北衙金多金属矿为同一成矿地质背景、相似成矿作用形成的同一矿床类型,同属扬子成矿区丽江成矿带的宁菠一大理金多金属成矿亚带。近年勘查成果显著,显示出良好的成矿潜力。一、区域地质背景马头湾金多金属矿区位于德格一中甸陆块、巴颜喀拉一扬子陆块与昌都一思茅陆块三个I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东侧之扬子陆块西缘(图1-1)。以丽江一剑川大断裂及金沙江一红河大断裂为界,东部属扬子陆地块,西部为昌都一兰坪一思茅陆块,北部属德格一中

3、甸陆块。(一)地层单元区域地层发育较全。下元古界苍山群,主要由片麻岩、片岩、变粒岩及少量混合岩,大理岩等组成;古生界地层分布于洱海附近,下古生代见中奥陶统、志留系的一套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上古生界发育齐全,泥盆、石炭系主要为碳酸盐沉积,次为碎屑岩及硅质沉积,二叠系玄武岩广泛分布于程海、金沙江一红河断裂两侧。中生界三叠系为碳酸盐建造及含煤建造,侏罗系、白垩系红色碎屑岩沉积建造,主要分布于红河断裂以西和程海断裂以东;新生界第四系则主要分布于沿区域构造控制的小型山间盆地中。(二)构造区内的主要控岩构

4、造为近南北向的马鞍山断裂和隐伏的东西向断裂。马鞍山断裂控制了由南向北依次老马涧、焦石洞、红泥塘、万碉山、狮子山等环状斑岩体、岩株和隐伏岩体的产出和分布。近东西向隐伏构造控制着由西向东依次南大坪、马头湾、红泥塘、笔架山、白沙井等斑岩体产出和分布。长期的构造活动、多期的岩浆侵入,断裂一裂隙发育,为矿物质的聚集和沉淀提供了必要条件。(三)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基性、中性、酸性及碱性岩类均有。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华力西期以基性辉长岩、二叠纪玄武岩为主,与区内零星铜矿化有关;燕山一早喜马拉雅期主要为富碱的石英斑岩、

5、辉石正长岩、花岗斑岩及石英闪长岩,并有较多的后期正长斑岩、煌斑岩脉在区内成群成带展布,它们与金、银、铅、锌矿化关系密切;喜马拉雅期主要为中酸性富碱斑岩的侵入及苦橄玄武岩、橄斑玄武岩、碱性岩的喷溢,分布于金沙江一红河超壳断裂带附近,形成金沙江一红河富碱侵入岩带,马头湾矿区的富碱岩体位于该带的中南部。侵入岩有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等,对形成金多金属矿非常有利。(四)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北衙地区1/5万重力测量成果表明,松桂-北衙是处于一个南北向的基底凹陷区,而向南逐渐抬高。1:20万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表明

6、,在北衙、马头湾、南大坪、水井、芹菜塘、西邑、松桂一带,分布有金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并有Ag、Pb、As、Hg等元素异常相伴产出。(五)区域矿产及分布规律本区一级成矿单元为扬子成矿区,二级成矿单元为丽江宁菠成矿区,该成矿区包括宁菠、丽江、永胜、以及鹤庆、宾川之一部分地域,以中部丽江一木里隐伏深断裂分为南北两区。矿区所在的南区广泛出露上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层,上二叠统玄武岩铜矿化普遍,有规模较小的火山沉积铜矿床,如永胜劳马古、米厘铜厂等;上三叠统含煤岩系有烟煤及优质小型猛矿床,如鹤庆小天井猛矿;有铝土矿分布,但

7、规模较小。矿区南段华力期环状铁质超基性岩和喜马拉雅期酸性一碱性斑岩发育。超基性岩具钳(耙)矿化,但品位偏贫;酸性斑岩可形成工业规模的铜(钮)矿,如祥云马厂簣;碱性斑岩则可形成铅、锌、金、铁等矿床,如北衙、马头湾、老马涧等。二、矿区地质(一)地层马头湾矿区位于北衙金多金属矿区以西。地层由新至老出露有第四系全新统(Q4),中统北衙组(T2b),三叠系下统青天堡组(Tlq)。矿区处于马头湾背斜东翼,地层近南北走向,倾角25°o1、第四系全新统(Q4)分布于山间地表,主要由残、坡、冲积砂、泥质及其它岩石碎块组成,

8、厚0m-21.07m。与下伏各地层或岩体(脉)呈不整合接触。2、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1)第二岩性段(T2b2)地表主要出露在背斜东翼,为浅灰色蠕虫状、豹斑状灰岩、似角砾状灰岩、泥质细晶灰岩夹薄层状泥质条带灰岩,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局部较破碎。接触面泥质含量高,局部夹褐铁矿层。地层厚30-156米。与下伏T2bl呈整合接触。(2)第一岩性段(T2bl)为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浅灰色中层状网纹、条带状泥质细晶灰岩、似角砾状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