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研究的进展

陶文研究的进展

ID:32929184

大小:57.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7

陶文研究的进展_第1页
陶文研究的进展_第2页
陶文研究的进展_第3页
陶文研究的进展_第4页
陶文研究的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文研究的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陶文研究的进展陈介祺集收藏、研究、著录于一身,他指出:“古陶与古玺印近,有以玺成者,有刻者……S“古陶文字不外地名、官名、器名、作者、用者姓名,与其事其数。”这些见解都很正确,为后人的研究开启了新路。我们在陶文中就发现有地名,表示陶器的产地,如“阳城”(6.21,图1),今河南登封东南告成镇。有官名,表示管理制陶业的职官或官署,如“左司工”、“右禾”(《陶汇》5.262,图2),秦始皇陵陶板印迹;该官署也参与始皇陵制作砖瓦。有器名,表示陶器的名称或用途,如“公豆”(0477,图3),官府所监造的釜(即官量器)。有作者姓名,表示制陶工师的姓名,

2、以示负责,“以考其诚”,陶工多有监管官署或乡里地名,如“安陆市亭”(8.1,图4),陶瓮上的印迹,是安陆市府监制的标志;“咸亭当柳恚器”(《陶汇》5.1,图5),即咸阳市亭所管理咸阳城内当柳里陶工恚所制造的陶器;“高木私”(3.417,图6),“高”是里籍,“木”是工匠名,“私”是私印。还有用者姓名,表示使用者,即器主姓名,简称器主名,如“(宰)公之豆”(3.692,图7),右起横读,“公”是器主,“豆”是器名。《陶汇》“左(弋)”(5.278,图8),少府属官,掌弋射,应是陶器使用的官署。还可以再举出几种。上世纪30年代以后,陶文研究日益深

3、化,在具体的断代、划地、论器等方面都収得了较重要的成果。王献唐《邹滕古陶文字序》、柯昌泗《季木藏陶序》为研究古陶文的专论,指出陶文的出土地点、时代以及器物形制和文字书法的关系至为重要。王襄《古陶残器絮语》(《燕京学报》第35期,1948年),将古陶残器的书法、画像艺术亦列入陶文研究的范畴中去,实启陶文艺术研究之先河。1935年,唐兰《陈常陶釜考》(《国学季刊》第五卷第一期)、张政?R《平陵陈得立事岁陶考证》(《潜社史学论丛》第二期),对如何利用陶文资料研究古史树立了典范。陶文的史料价值在于对战国时期的官私手工业的研究,可补文献的缺佚。王国维在

4、《桐乡徐氏印谱序》中,把它们比作甲骨、彝铭,可见英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考古工作系统、全面的深入开展,河南、山西、山东、陕西、河北等地均出土了一些陶文,提供了经科学发掘,出土地点和时代比较明确的陶文,这些资料使古陶文研究亦获得了可喜的突破。李学勤的《战国题铭概述》首次对战国齐、燕陶文进行了分国研究。继后,一些古文字学者如朱德熙、裘锡圭、俞伟超、袁仲一、李先登等人分别对陶文中的“者”、“市”、“亭”、“都”等字,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考释。牛济普的《河南陶文概述》(《中原文物》1989年第4期)对屮州出土陶文作了概略的论述。孙敬明《齐陶新探

5、》(《古文字研究》第14辑)、《齐国陶文分期刍议》(《古文字研究》第19辑)、何琳仪《古陶杂识》(《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4期)、王辉《秦文字集证?新出陶文考释》等等都是很有学术深度的论文。孙敬明《齐国陶文分期刍议》,通过对陶器印迹的考释及对有关墓葬制度、器物组合、类型进行的综合分析作为分期断代的基础,再结合有关古文字资料对印迹布局、铭文格式、书体特点推阐各期陶文的时代标记,考证出数十方春秋晚期的陶文印迹,女IT城阳(今莒县)莒里潮豆"(3.512,图9)、“城阳楚”(3.544,图10)、“城阳藏”(3.540,图11)、“城阳?”(3.

6、524,图12)、“城阳众”(3.537,图13)、“豆里?”(3.548,图14)、“众”(3.1311,图15)、“得”(3.891,图16)、“北里五”(0448,图17)、“高闾□里潮”、“王萃城□莒里”等印迹,说明春秋时期玺印己经广泛地使用于官营及私营制陶作坊。李学勤的《燕齐陶文从论》(《上海博物馆集刊》第6集)、徐秉琨的《辽宁发现战国陶铭四种考略》(《辽海文物学刊》1992年第2期)、冯胜君的《燕国陶文综述》(《北京文博》1998年第2期)等等,则是研究燕陶的重耍学术论文,各有见地,都为陶文的深入研究做出了贡献。《古陶文书艺及其入

7、印》(师竹,台湾《印林》双月刊,1994年第四期)是一篇较早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观察陶文的辛文章,可以参看。在陶文研究的过程屮,有一个不能回避的术语问题,即“玺印”与“印迹”的不同概念,多被专家学者所忽视或混淆,必须加以研究与廓清。刻划在陶器上的文字统称陶文,陶文分为刻划文字、玺印压印的印迹文字、墨书朱书文字三类。瓦当及砖瓦上的文字也经压抑和烧制,也属于陶文的范畴。印迹文字(简称印迹)是用木质、陶质或铜质玺印在陶器的泥坯上铃记而成,这是陶文中最精彩,也是数量最多的一部分,也与玺印关系最为密切。但至今众说纷纭,尚无统一的称谓。学者或称“戳记”、“印

8、戳”、“戳印铭文”;也有称“印文”、“口沿上有'阳城'阳文印三方”、“器口沿存'阳城'印二方”,“打在陶器上的印章”;或同一学者有“古玺的印样”、“陶文印样”、“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