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

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

ID:32931436

大小:89.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2-17

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

2、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哲学虽无小用;但有大用;虽无近用,但有远用;虽无浅用,但有深用。”这说明哲学可以A.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B.有力推动具体科学的进步与发展C.为人们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D.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这句话说明了哲学的作用,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为人们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C项符合题意;哲学有正确

3、和错误之分,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错误的哲学思想阻碍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A项说法错误;具体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推动着哲学的进步与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B项说法错误;正确的哲学思想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哲学思想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具有阻碍作用,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哲学代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

4、一种渴望,一种试图超越平凡的现实生活的渴望,一种试图解答那些凭借人类现有思维能力还不能解决问题的渴望,一种试图求得真善美获取智慧接近真理的渴望。这种渴望其实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不管他是否懂哲学。这段话告诉我们A.哲学源于人的内心深处对超越平凡的强烈渴望B.哲学产生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C.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解答世界奥秘的哲学D.哲学更关注梦想和未来而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这段话告诉我们哲学产生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B项符合题意;哲学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人的

5、内心深处,A项说法错误;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观,而不是都拥有解答世界奥秘的哲学,C项说法错误;哲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哲学,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点睛】在生活和实践中,人们会自觉地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反思性是哲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3.《礼记·郊特牲》:“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阴阳和而万物得。”下列与上述观点一致的是A.万物

6、生于水,又复归于水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D.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万事万物由阴阳和合而成,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项观点与题意一致;BC项均夸大主观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动者恒动,静者恒静体现的是把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两者绝对对立起来,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

7、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4.庄子说:“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在庄子看来,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即“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状态。由此,他得出了“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这里庄子集中阐述了①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③生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④意识与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在庄子看来,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涉及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他得

8、出了“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集中阐述了意识与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他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①④项符合题意;②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点睛】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则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