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治理对策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治理对策

ID:32938382

大小:63.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7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治理对策_第1页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治理对策_第2页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治理对策_第3页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治理对策_第4页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治理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治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治理对策摘要: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秩序的难题之一。深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寻求解决这一问题对策,在当前,尤为重要。文章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一般原因和深层原因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进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完善会计准则和具体法规,提高造假成本等具体治理措施关键词:会计信息;信息失真;治理;措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比如,美国2002年一系列上市公司丑闻中的“安然事件”,“世通公司事件”以及我国近几年的“银广夏事件”,”大庆联谊事件”等等。其中有故意造假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实务中所说的“假账真算”、

2、“假账假算”。有会计制度本身不完善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也有因专业判断和主观失误引起的会计差错和无意失真,还有会计计量方法的可选择性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那么何谓会计信息失真?从逻辑上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都是“失真”的信息。但具体来说,所谓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由于制度或技术上的原因未能真实的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投资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本文拟从两个层面对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1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一般分析1.1《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中法律责任不健全。我国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

3、的会计责任主体。然而,在《会计法》具体法律责任的安排上,明显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如《会计法》只有第四十五条“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明显要负直接的法律责任。但其他条款责任人并不特指单位负责人,可以是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如《会计法》第四十三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之规定,显然单位负责人的具体法律责任没有全面落实。在经济处罚上,对违反《会计法》有关规定的处罚力度不够,对个人处以3000至5000元的罚款。对企业的处罚最多是10万元。对预期收入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造假者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现行《会计法》法律责任中的

4、经济处罚无法起到巨大的威慑作用。1.2信息披露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信息披露法律体系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缺憾:其一,作为基本法的《公司法》、《证券法》对强制审计没有给予合理的关注。《证券法》对年度报告之审计做出规定,而未对中期报告做出任何有关强制审计的规定。其二,会计信息披露的滞后性。我国对财务会计报告规定了较为宽松的披露时间,年报一般规定为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4个月,中报规定为每个会计年度前6个月结束后的60天。如此长的时间间隔会使披露的会计信息失去时效。当定期报告提供的信息,被投资者获悉时,这些信息已成为反映历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历史性信息。1.3各方监管管

5、理的不利。第一,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管。监查的覆盖面不广,执法力量相对于普遍的会计违规现状显然过于薄弱。第二,证监会的会计规范监督。对涉案各方的处罚力度不大,不具备应有的威慑力。第三,会计的社会监督。会计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但一系列公司的造假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注册会计师诚信的质疑。究其根源一是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责任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二是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危及了审计的独立性。2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深层分析2.1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效益。抛开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会计信息失真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即从收益与成本对比的角度来解释。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偏

6、小,市盈率居高不下的市场环境下,会计造假的财富效应是超乎异常的,倘若将原本不具备上市、配股、增发资格,但通过会计造假得以蒙混过关的因素考虑进去,造假的预期收益将更惊人。许多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圈钱”运动中暴露出的众多“变脸”现象(指上市、配股、增发后不久就发生业绩滑坡或亏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会计造假的收益效应,也解释了大股东和管理层为何对会计造假乐此不疲,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不造假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我国证券市场才不断报出造假丑闻。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关键因素。2.2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失真。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一一代理”关系,代

7、理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独立自主地对企业资产进行运作,代理人成了企业的“内部人”,而企业资产所有者已没有任何权利与以投资企业资产发生实际联系,成了“外部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因而不可避免的带来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以欺骗所有者,获得自身最大利益。因此,委托代理关系引起的失真是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3针对会计法律法规问题的治理对策3.1扩大责任范加大处罚力度。首先,完善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扩大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范围。其次,加大处罚力度。由于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