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物理情境研究能力培养

浅议物理情境研究能力培养

ID:32939847

大小:56.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7

浅议物理情境研究能力培养_第1页
浅议物理情境研究能力培养_第2页
浅议物理情境研究能力培养_第3页
浅议物理情境研究能力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物理情境研究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物理情境研究能力培养【摘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物理过程不清,物理情境不明,给解题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错误,说明物理情境分析的重要性。物理情境分析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是素质教育阶段高考的五大能力要求之一,学生必须掌握物理情境分析的一般思维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浅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做法和要求。【关键词】知识背景物理情境情境分析物理思维【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88-02自从实行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理科综合中物理这一学科

2、在高考中难度已经降低了许多,尤其是物理计算题相对过去来讲整体上还是容易多了。但从历年高考分数统计可以看出学生的成绩还是不理想。前一段时间,我们年段做了一次模拟,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下面以这道题为例来做一下分析:原题: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以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o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在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这是一道纯力学题,也是一道常规题,涉

3、及质点运动、质点的相对运动、质点动力学等一些常规知识,可以从比较广的范围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一道好题,但考试后结果全年段平均分只有7.08分,难度系数达到0.373O这样的结果,作为一名物理教育工作者当然是不愿意看到的,那么,个中的缘由又是什么呢?除了理综这种考试形式、学科题型、难易程度的不同对物理的成绩所造成的影响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面对这样一道题目,在学生的脑海中能够呈现出什么样的一幅物理情境,这是至关重要的。在考试结束后,我询问了一些学生的答题情况,在这题上出现了许多种版本,有判断

4、不出a0>ug,而分为a0>ug,a0=yg,aO(1)没有抽气时,羽毛比钱币慢很多。(2)抽去部分空气后,两者下落的时间差减小。(4)尽量抽空后,两者几乎同时落地。师:由以上实验现象,同学们可得出什么结论。生:没有空气阻力时,羽毛和纸币下落一样快。师:(小结)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重要因素,物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快慢与它的质量大小无关。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导入新课。这样,通过情境展示,学生可切身体会物理概念、规律产生的物理环境和模型,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概念、规律得出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到方法,拓展

5、思维,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建立形象的物理模型,合理创设物理情境,疏通学生的思维障碍,逐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独立解题时对物理情境的分析能力。因为高考的功能是选拔的优秀人才到大学去深造,它必须通过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来检验。面对这样的能力要求,那种简单的套用旧模式的题目已经越来越少,向密切联系现代科技、社会的试题在逐渐增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按照物理学的基本解题思路来解决物理问题,即规范地按照解决一般物理问题共有的操作顺序,或者叫作按照物理解题的基本模式进行思维操作,以不变应万变,方能事半功倍。从认知规律上看,解决物

6、理问题的过程是新的具体问题情境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物理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方法相互作用的过程。当学生感知新面临的问题后,就要努力寻找问题的条件与想达到的目标,同自己现有的知识方法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从各种类型的物理习题的解题过程看,物理解题可以归纳为这样几步:1•审题,阅读题目将文字叙述的问题在头脑中形象化,并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将题目所叙述的物理情境展现出来。2.分析,对物理情境进行一系列分析,从情境的特点中,弄清物体的运动过程特点,进而判断物体的运动模型。3•再现,回忆模型所遵循的所有的物理规律,规律包括文字叙述的形式和数学的形式两种。数学形式又

7、包括公式和图象两种形式,使学生真正清楚模型的物理意义。4.决策,用规律把题目所要求的目标与已知条件关联起来,列出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案,然后挑选最佳方案,这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最终解题方案的决策过程。5.求解,运用挑选好的物理规律进行运算操作,或进行列式计算、或进行逻辑推理论证、或运用图象分析判断,得出结果。这里所讨论的方法,更着重于思维过程,着重于让学生通过对个别问题的具体物理过程进行研究和思考,从而找出带有一般性的规律性的结论,这种方法的作用在于可以让学生跳出题海的困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根据具体文字创造性地勾勒出问题存在的状态(即情

8、境),并以原有知识能力为基础(找出相应模型),应用一般规律,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坚持下去会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知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并学会从认知策略的高度解决物理问题。参考文献:1.李吉林《李吉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