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数字化资源开发及利用

浅议语文教学中数字化资源开发及利用

ID:32940672

大小:54.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7

浅议语文教学中数字化资源开发及利用_第1页
浅议语文教学中数字化资源开发及利用_第2页
浅议语文教学中数字化资源开发及利用_第3页
浅议语文教学中数字化资源开发及利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语文教学中数字化资源开发及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语文教学中数字化资源开发及利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教师“注意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看出,新课程已经开始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俞子夷在《教学法的科学观和艺术观》中指出:"我们教育学生,如果没有科学作依据,就好像盲人骑马,实在是危险。但是,如果只有科学的依据,没有艺术的手腕处理教学,又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学生们”。二十世纪末,哈维舍和塞尔夫曾说过:“在过去的十五年中,读写教育研究者一直试图评估计算机的使用如何影响了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写作者”。所以,教学法一方面要把科学作为依据,一方面又要以艺

2、术作为方式。数字化资源为课堂的艺术化提供了广阔丰富的内涵。数字化资源提供大量的文字、图像、视频、音频信息辅助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一、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数字化资源由于其具有界面丰富、形象逼真等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网上搜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学生在网上搜集、筛选、整合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高中语文新教材内容知识全面,其中有一部分是自然科学的说明文,语文教师和学生对这类知识了解甚少,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的由教师讲授,学生很难产生兴趣,教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这类文章,可以让

3、学生借助数字化资源,完成教学任务。如《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师让学生自主搜集中国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学生整理完资料以后,在惊叹古人聪明才智的同时,也会对这些建筑之间风格的差异,结构的不同,布局的设置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拿出自己搜集整理充分的资料,积极主动地发言。一方面,课堂借助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产生了生成资源;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搜集资料、共享资料,进行了自主学习、合作性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根据文本,通过自身实践,完成了自我知识的建构。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类似的篇目还有《宇宙的边疆》、《动物游戏之谜》等篇目,

4、教师都可以由学生借助数字化资源研习课文。二、实现课堂教学的'‘大语文教育观”“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把师生从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致力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完善人格的教育。现行的教材虽然都是名家作品,但不能反映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全貌,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范畴扩大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张考武生生说过:“将书中间接的生活与生活中直接的生活结合起来,书就活了;把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书就读出韵味了、读出深度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字化资源,以教材为'‘生发点”,让学生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自然

5、生活。如《故都的秋》,教师课后给学生留下任务:完成一个作品,要求:1•搜索你心中最美的关于秋天的图片。2•配上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3•在图右下角附上自己的一句话。学生们借助数字化资源,结合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每位同学都能找出自己心中的那个北国之秋,并配上自己喜欢的歌曲,最后,写出抒发内心感情的文字。有位同学的作品非常普通,却非常精彩。他选择了两张图片:一片玉米地和一个农家校园。配以蟋蟀鸣叫的声音,附在图下的两句话:秋天就是在自家土地里闻到玉米成熟的味道;秋天就是在自家院子里听到梧桐叶拥抱大地的声音。当他自己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念出这两句话之后,引起了全班同学

6、雷鸣般的掌声。教师抓住教学契机,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提问:这两句感悟好在哪里?学生有的回答用了对偶的修辞,有的回答用了通感的修辞。有的回答不仅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写出了自己心中的秋天。课堂反思:一方面,通过图片和音乐的共享,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另一方面,捕捉并利用了课堂生成资源和学生习作的反馈资源。还有一点:将生活引入课堂教学,引发了学生的共鸣。教材经过学生的感悟才能灵动,只有学生与教材进行交流对话,教材才能生发出它的活力。而这两者之间的桥梁,就是学生的生活体验。数字化资源近年来引入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开辟了语文教学的

7、新天地。以后,我们一线教师应加强对电脑知识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让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越走越远。参考文献:[1]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