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血小板活化参数在冠心病诊断与预后意义

探析血小板活化参数在冠心病诊断与预后意义

ID:32942923

大小:58.6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7

探析血小板活化参数在冠心病诊断与预后意义_第1页
探析血小板活化参数在冠心病诊断与预后意义_第2页
探析血小板活化参数在冠心病诊断与预后意义_第3页
探析血小板活化参数在冠心病诊断与预后意义_第4页
探析血小板活化参数在冠心病诊断与预后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血小板活化参数在冠心病诊断与预后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血小板活化参数在冠心病诊断与预后意义【摘要】目的:评估血小板活化参数(L-PLT,PCT,MPV,MPM,MPC)在冠心病的进展过程中作为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Tnl(心肌肌钙蛋白质),CK-MB(肌酸激酶),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并对它们的诊断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血小板活化参数(L-PLT,PCT,MPV,MPM,MPC)随着心血管疾病的进展而增加,作为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其敏感性要高于Tnl(心肌肌钙蛋白质),CK-MB(肌酸激酶),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

2、。结论:血小板活化参数(L-PLT,PCT,MPV,MPM,MPC)在冠心病进展过程中不稳定动脉粥样化的风险评估时可以充当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关键词】冠心病;血小板活化参数;诊断;预后【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52-02近来冠心病的发病率的明显上升,在我国冠心病患病率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增加120%和137%,且该病的死亡率在上升[1],据统计,到2020年,全部死亡人数中多达31.5%的人死于冠心病[2]。尽管心脏病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心肌梗

3、死和心脏病猝死仍然是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缺乏在还没有出现心肌细胞坏死时确定心肌梗塞风险病人的诊断试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构成了心肌梗塞和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除炎症因子的影响外,其他影响因素均有待于进一步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脆弱斑块表型形成与其有的重要联系。考虑到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活化发生在局部炎症反应的早期,以及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和或破裂的特征,本研究通过检测冠状动脉疾病发展过程中血小板形态学参数(L-PLT,PCT,MPV,MPM,MPC)与常规的系统性炎症标

4、记物(粒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心肌细胞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质,肌酸激酶)的相关性。探讨血小板活化参数在预测心血管风险中的作用,为冠心病的的预防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的选择纳入标准:(1)2012年01月-2013年0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并已经行冠脉血管造影术的冠脉疾病病人;(2)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是根据之前持续两个月的胸痛做出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逐渐加强的心绞痛病史,休息时心绞痛或短暂心绞痛,一个月内新发的心绞痛,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缺乏清晰的心电标

5、记和心肌酶改变(肌钙蛋白质1);(3)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包括重新开始的心绞痛,逐渐加强的心绞痛,休息时心绞痛的所有病人,且肌钙蛋白质1均不升高;(4)心肌梗塞的诊断是基于欧洲心脏病协会的最新标准(对于即定人群Tnl高于上限值,或最少满足以下标准这一:典型的心绞痛疼痛、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超声心动图上出现新的收缩期紊乱)。排除标准:炎症疾病病人,晚期肾病或恶性肿瘤病人被排除。1.2对照组纳入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后显示没有显著冠状动脉疾病的病人。排除标准:1根或以上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超过50%以上,心脏瓣膜病,左

6、心室功能紊乱,晚期肾病,恶性肿瘤或病史和体格检查揭示的感染或活动性感染疾病。1.3研究对象分组:该研究包括109个研究对象(85个冠状动脉疾病病人和24个对照)。冠状动脉病人(58男,27女)被分开三组:稳定型心绞痛组(32个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年龄范围43-84岁,平均年龄64岁);不稳定心绞痛组(20个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年龄范围46-83,平均年龄65);急性心梗组(33个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年龄范围47-82岁,平均年龄67岁)。对照组(13男,11女,平均年龄38岁)。由于各组间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

7、意义,可认为各组间均衡可比。研究方法与检测指标受试者采空腹静脉血5ml,应用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K(分光光度计法)、CK-MB(免疫抑制法)、Tnl(酶免疫分析法)、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通过在coagulometric分析仪STACompact检测枸椽酸钠血浆进行估计测算。血液采集后立即测定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积,大血小板(>20fl),平均血小板体积,平均血小板内容物含量,血小板平均质量均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ADVIA2120)上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非参数法Ma

8、nn❷WhitneyU-test进行比较,数据表述为中位数(第25-第75百分位数)或计数和比例(百分比)。P它们的出现与应对血小板流量加快的反应有关,这些血小板在受损的冠状血管内皮处损耗殆尽。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最早的变化之一,具有异常血管反应形成、促炎和促凝因子表达的特性[3]oMPC是与用来评估血小板活性的时间消耗性检测的发现高度相关的标记物,它的下降是血小板激活的标志[4]。MPC水平下降表明在止血受损处血小板脱粒,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